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明末:重造大顺天在线阅读 - 第253章 封锁九门

第253章 封锁九门

    史可法跟韩赞周、赵之龙谈不拢,无奈之下只能继续往京城发八百里加急的奏折,另一方面他以南京兵部的名义发布了‘号召南直隶官民勤王捐赀急事’的公檄,他在檄文中提到‘南北之耗莫通,河山之险尽失’这一句,以表明目前的危机。wap.

    全篇公檄激情洋溢,充斥着史可法的忧国忧民情怀,可问题是整片檄文的实质内容,却还是让广大的百姓们出钱出人出力,至于那些坐在云端的士绅大族们,却依然拿他们没有什么办法。

    面对革新军大军压境的危局,再加上史可法还算比较好的官声,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一些士绅们开始象征性的捐助了一部分军资,还有一些百姓们加入了守城的队伍中,但是这点人和钱,对于整个大局却并无多少增益。

    史可法心中焦虑万分,却毫无办法,只能期盼着来自京城的圣旨早日到来。

    实际上,此时的京畿并不比南直隶好到哪去,因为就在吴甡还在筹措南下支援大军的功夫,建虏也在这个时候发起了寇边的大动作。

    十月辛亥,建虏虏酋皇太极以阿巴泰为大将军,图尔格为副将,率领十万大军伐明,兵锋直指墙子岭。

    一时间,京畿震动,人心惶惶,没人认为此时的大明能够抵挡住这十万虏兵的入寇,而历来每次入寇都会使得京畿一片狼藉,大量财货粮食被席卷一空,就连人口也都被虏至关外为奴,人人畏虏如虎。

    百姓们害怕,深居在紫禁城的崇祯皇帝也十分担忧,他只能先叫停吴甡南下的决策,先保住京畿再说。

    奉天殿内,崇祯皇帝望着一封比一封急切的奏报,脸色铁青无比,他知道眼下的局面对于大明而言是不能支撑之重,南北二京同时遭受危机,也使得大明原本就捉襟见肘的兵力更加不够。

    “周卿,你以为眼下该怎么办?”

    周延儒擦了擦脸上的汗水,低声道:“唯今之计,必须先保住京畿,而后才能徐徐图之,倘若连皇上都陷入危难之中,岂不是本末倒置?臣以为不如召集天下勤王军,赶赴京城勤王御虏,在此之前当戒严京师,封锁九门。”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当即命令戒严京师,让在京的勋贵们各自带领家丁把守九门,另外他还派了心腹太监王承恩去提督城门,统领御敌之事。

    等这些事情落实后,崇祯皇帝继续望向周延儒,道:“该诏何镇入援?”

    听到了崇祯的这个问题,周延儒的目光便放在了兵部尚书张国维的身上,而张国维不由得暗中叹了一口气,眼下京畿各镇早已残破不堪,哪里还有那么多能支援的兵马?

    前文中说过,大明朝的军事力量主要分为京营和边军这两支,京营早已经腐朽不堪,根本不能用,而边军精锐则在松锦之战中损失殆尽,同样也缺乏支援的军队。

    张国维想了又想,缓缓开口道:“眼下九边尚可提调援军的,怕是只有辽东和蓟镇,只怕他们也调不出太多兵马来。”

    在京营不可用的情况下,只能指望九边,而九边是一条贯穿东西的漫长防线,短时间肯定指望不上甘肃、固原、宁夏、延绥以及山西各镇,真正能救援京城的只有辽东、蓟州、宣府以及大同。

    可是在松锦之战中,大同总兵王朴率先逃跑,麾下将士死伤惨重,使得大同镇时至今日都没有恢复元气,自保都很困难,且大同也是京畿的重要门户,不能轻动。

    宣府镇同样也是京畿重要门户,松锦之战中,宣府总兵杨国柱身中埋伏战死,使得宣府大军也死伤惨重,同样无法调动。

    反倒是辽东镇和蓟州镇兵力保存完好,还能支援几分。

    崇祯听到这里也有些无奈,他只能命令辽东督师侍郎范志完和蓟镇总督赵光抃入援京畿,可唯恐兵力不够,只能又向山东山西各总兵下令入援。

    至此,君臣几人都极为默契的没有去谈论金陵之事,眼下京师能够保全就已经很不错,至于金陵的安危,也只能暂且搁置了。

    .......

    崇祯对金陵已经无可奈何,只能选择性无视,可是对于即将要进攻金陵的李晟而言,他却不希望在这座重镇前翻车,因为从纸面上来说,金陵并不是一捅就破的棉花,反而是一个极为完备的军事重镇。

    稍不留神,崩掉的可不是一根或者两根手指头,而是革新军将来一统天下的希望。

    昔日朱元璋攻下集庆路后,改名应天府,便在此地设置了武德、龙骧、豹韬、飞熊、威武、广武、兴武、英武、鹰扬、骁骑、神武、雄武、凤翔、天策、振武、宣武、羽林十七卫亲军指挥使司,等到大明朝正式建立后,金陵作为大明朝的国都,此地共有三十六卫兵力,堪称兵力极为庞大。

    只是当时的朱元璋对建都金陵有些犹豫,认为金陵偏居东南,无法符合统治南北的政治需求,曾经就设想过原始版本的两京制度,即以金陵为南京,即京师,大梁为北京,实现两京的方式来辖制天下。

    但是,在经过了残酷的统一战争后,北方被打得极为残破,经济衰败,也就难以承担都城的功能,朱元璋便以临濠为中都,也就是后来的凤阳府,初步了形成了两京一都的格局。

    后来中都营建工程量实在太大,百姓们多有怨言,且当时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淮西勋贵集团大多也不赞同,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

    只是让人啼笑皆非的是,随着靖难之战的发生,大明朝从实际上形成了真正的两京制度,且金陵反而成为了陪都,也就使得金陵的防卫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与六部衙门一般,大明朝在金陵同样也有一套京营体系,其中陆营主要集中在大小教场,后来又设立了新江口水操营,其中原本驻守在金陵的一部分京营调到了燕京,剩下的一部分则留在了金陵。

    不过让人颇为玩味的是,金陵城内的卫所军在迁都后大大减少,可是南直隶其他卫所的军队人数却反而增加了许多,另外这些京营兵当中,还有很多是负责屯田和漕运,真正每日操练的军队并不多。江湖烟雨秀的明末:重造大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