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唐:朝九晚五,李二被我气疯了!在线阅读 - 第一百零五章 呈文之争!

第一百零五章 呈文之争!

    当然,除了保全各自的体面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因为这些应选之人,很多都是有着深厚背景的。

    若是这些人的子侄后代前来应试,必定会打好关系。

    而这些关系户,除非其文采过于离谱,实在不堪入目。

    亦或者他本身就是有真本事的,就算不需要照拂也能自己考出一个好成绩。

    对于一般的关系户,阅卷官员也会大开方便之门,为其评上一个不高不低的成绩。

    如此,对上,可以交代。

    而对于下,也不至于太难看。

    当然,这对于其他的考生会显得有些不公平。

    但有的时候,家庭背景、出身师门亦是一种资本。

    贫寒学子努力一辈子的终点,可能只是那些簪缨之家出生的起点罢了。

    眼下评等已经完毕,剩下的就是对于那些争议卷的讨论以及选出最为优秀的十篇文章了。

    因为争议卷仅有三份,所以这个流程很快过去。

    无非就是有几名世家弟子文采是在拙劣,审阅的官员就算想要强行给分,都有些困难。

    所以最终,自然是落第的。

    而后,便是那十篇文章的选拔了。

    此次百余份试卷之中,有十八份优等策论。

    而十八选十,并不是一件难事。

    最先被拿出来的,自然是令虞世南吃惊的那两篇策论。

    众人知道,若是不出意外,这两篇被选中将是铁板钉钉的存在。

    可有些时候,就是这么凑巧。

    意外,还真出现了。

    那篇“富民强国论”的策论受到一众官员的一致好评,毫无意外就通过了。

    但是另外一篇却出现了问题。

    “土地为根本这一点,我无从反驳。但是我认为该生有失偏颇,实在不应上呈陛下,便是这个优等,也需要再考量考量!”

    一名官员皱眉说道。

    闻言,之前发掘出这篇策论的那人当即怒目相视。

    无他,每个考官名下出现优等,可都是有奖赏的!

    虞世南亦是有些不悦:“独孤南,此人文采才情皆是上等,你如此评判是否不妥?”

    但那名为独孤南的官员却不卖面子:

    “虞老,非我针对与他,实在是他之所言实在太过惊世骇俗。”

    “我认为最多给其优等,但不宜上呈给皇上,这也是我的底线了。”

    独孤南虽然有所退让,但还是坚持其底线。

    此时,亦有官员说道:“我认同孤独兄的看法。”

    随着众人纷纷出言,最后竟然呈现一种两分之势。

    一般以独孤南为首的人认为文采虽好,但观点不宜上呈。

    而另一部分人则是赞同虞世南的想法,认为应当将其上呈。

    两拨人相持不下。

    最终,独孤南嗤笑一声:“你们难道不知道这篇文章若是上呈给了陛下,会造成多大影响吗?”

    他指着文章的的言辞道:“你看,这名考生主张百姓应得其地,拥有了土地才能安居乐业,这一想法固然没错。”

    “但你们有没有想过,这地从哪里来?”

    “唐之土地大多有主,如今要令无地之百姓得土,那这些地从哪里来?还不是从其他拥土之人手中拿!”

    见状,一名官员不满道:“朝廷不也有大片的公地吗?分这些土地不就好了!”

    然而,对于如此天真的想法,便是虞世南也是摇了摇头,道:“朝廷之地有限,且分布集中,是不适于分给百姓的。”

    独孤南点了点头道:“看来虞老你也清楚,这些土地,必然要从其他人手中分薄,可他们愿意吗?”

    “不愿意又如何?这可是为了大唐的社稷江山!”

    独孤南冷哼一声:“说的倒是好听,让你把你家地让出来,你可愿意?”

    那人闻言,涨红了脸:“那是我祖父在军中拼杀,以功勋换来的,岂能轻易分人?”

    “谁家的地不是立下功劳取得的?”独孤南反问一声,那人便不敢再说话了。

    局势一下反转了。

    原先支持虞世南的那批人,一听说此人的言论可能会引起一波分地潮,顿时便改投了不主张递呈给陛下。

    见局势大好,独孤南也是放缓了语气,道:

    “虞老,我知道您是一心为了大唐着想的。”

    “此人的观点也颇为新颖,甚至具有一定的经世之用。但他的部分观点是在太过惊世骇俗,过早让他被大家所关注,反而不是一件好事!”

    虞世南闻言,又动摇了三分。

    的的确确,若是让这人被世家注意上了,恐怕他的官途也会不太顺畅。

    毕竟他那篇策论,就差贴上一个“反世家”的标签了。wap.

    主张是好主张,但是前提是不能动其他人的蛋糕,否则主张再好,也只能胎死腹中。

    想清楚了一切,虞世南点点头道:“那便不呈给陛下了吧。”

    就这样,这篇出自郑远之手的策论,虽然评了优等,却与陛下失之交臂。

    就是不知道秦凡和郑远知道了此事,会怎么想了。

    当时秦凡见郑远之文,太过守旧,而无自己观点。

    故此让他每日作十篇,若是主张不够明晰,内容不够具体,便费稿重来。

    在如此训练之下,郑远逐渐能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策论加以表达。

    而在跟随秦凡在万年县的这些天里,郑远也受到了秦凡一些理念的影响。

    这才写出了这片策论。

    如今看来,分地之举,虽然在万年县大行其道。

    但究其原因,只不过是因为上头有李世民抗压,而下头有秦凡谋策罢了。

    若是换一个人,或是将整个范围推广至大唐,即便李世民能够抗住世家的压力。

    但没有秦凡这样为民谋出路的县令,恐怕也难以大行其道!

    时间匆匆,为期三天的春闱很快就结束了。

    一众考生离了贡院,又哭又笑。

    亦有疯疯癫癫。

    长安百态,尽数展现于此。

    当然,今日只是预演,唯有那些明确知道自己考砸了的人,或是信心十足认为自己必然高中之人,才会表现出这幅姿态。

    而到了揭榜那天,才是真正的有人欢喜有人忧。

    有人呼朋唤友,酒楼风光;有人孤单陋室,独自买醉。天涯第一刀的大唐:朝九晚五,李二被我气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