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在线阅读 - 第374章 崇祯想借一个亿

第374章 崇祯想借一个亿

    改革的道路,大概率是走不通的,毕竟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也不可能有谁思想觉悟极高,愿意主动献出财务,帮助朝廷,这样的情况是极少极少。

    甚至就是许家庄,每年通过收税收上的税款,也不过一亿银元左右,绝大部分都收入,都是通过那些钢铁厂、造船厂、自行车厂、兵工厂等高科技产业的经营利润而获得,占收入的五成以上。

    从百姓手中收走的钱财,极少极少,实行的也是藏富于民的政策,这也让大明那边的诸多富户,纷纷在许家庄内设置产业,成了各国富人更愿意过来落户的地方,甚至就算没有多少出色才华,在海港城中只能从事一些低端服务产业,比如在餐馆中端盘子洗碗,成为掏粪工、清洁工等,阶层明显跌落了一个级别,乃至沦落到了底层,但不过多么落魄不堪,世界各国的有钱商人、权贵阶层,依然非常喜欢申请移民到许家庄中,可谓趋之若鹜。

    富人跑来的这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许家庄确实是对富人比较友好,给富人的压力较小,又有无数的支持工商的政策,只要能做到依法纳税,就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公民,纳税多的,反而得到优先的保护,有种高级vip的感觉,正因为此,为了追求较高的社会地位,很多人都是主动报税,甚至多纳税多捐款,最好拿一个商人议员的资格,就有机会参与规则的制定,更利于他们自己的商业发展。

    换源app】

    有点扯远了。

    总之不论如何,大明朝廷控制的地区,除了几千年传统的农业税,可以从底层百姓收到之外,再想收到别的阶层的税,是非常困难的,阻力极其巨大,闹出问题都很有可能,而大明朝廷看似庞大,实则臃肿孱弱,加之皇权不下乡,想多收税难度极大,麻烦的不得了,除非是建立暴秦那样的高动员体系,不然钱的问题解决不了。

    怎么办?

    朱由检有那个能力,成为秦始皇一般的人物么?他有足够的魄力和手腕,去摆平那些不听话的势力,有那个决心和魄力,以及杀人如麻的残酷性格,以及驾驭顶级人才的权御之术么?

    没有。

    显然朱由检是根本比不上千古一帝秦始皇的,连给秦始皇提鞋都不配,更不可能有那样的雄心和魄力,甚至连一个守成之君都做不好,反而经常将一手的好牌打烂。

    怎么办?

    赚钱。

    脑子还算有点小聪明的朱由检,想到了一个不错的办法,那就是赚钱,只要皇室能赚到足够多的钱,再用于增强实力,培养皇室的力量,培养更多的班底与基本盘,因为只要有了钱,很多事就非常好办了,许多人才就可以拉拢了,许多优质资源也能够买到了,有钱就几乎等于无所不能,为所欲为,早前受够了缺钱之苦的朱由检,知道了金钱的巨大能量。

    相反,只要有了足够的钱,很多事情就都变的非常的好办了,再棘手的大问题,也都可以迎刃而解,难度系数大大下降。

    比如增强皇室的自保能力,可以将皇室新军数量,增加到十万,配备最好的火器,安排最好的训练,提供最好的待遇,将其战斗力培养到极其强悍的程度,优先让皇室拥有自保子实力,只要皇室自身的安全能得到保障,有了这个良好的前提,尤其是保证了皇帝的安全,就不管后面搞出了多大的动作,都可以放手施为,免去了许多的顾虑。

    又比如,有了钱,就可以收买人才,拉拢人心,搞出一些吸引关注,争取舆论支持的活动,从而获得一个不错的好名声。

    还有就是可以用钱多准备一些后路,多购买与开发一些海外皇室庄园,这样即便哪一天大明江山被谁给篡夺了,或者被那些实力强大者给灭了,也可以作为复国的资本,让后代们去努力,实在是复国无望的,那就老老实实的当个富家翁,不考虑折腾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也是个非常不错的选项。

    等等等等。

    总之钱这个东西,真的是非常不错的好东西,超过九成九的人都喜欢它,不喜欢的几乎没有,还能办成非常多事,撬动非常多的资源,或者本身就是无数人追求的目标,毕生都在为它而烦恼。

    朱由检不止一次的想:若是他就是那富可敌国的许远,每年赚到的金钱,至少在十亿以上银元,这笔多到不知道怎么花完的钱,他会拿来做什么?会怎么进行挥霍和享受?会不会产生膨胀的心态,从而狂妄过度,做出一些不明智的行为?

    但不管如何,钱,是一定要想办法多弄到一些,且怎么都不会嫌少。

    开办皇家工厂。

    之前的皇家玻璃厂、陶瓷厂、造纸厂等五座工厂,每年给皇室带来上千万银元的收益,简直称得上是暴利,不知道让多少势力眼红,就连皇宫之中,都有不少的太监侍女,希望进入这些工厂工作,拿一份令人眼红的薪水,顺便当好皇帝的耳目,打理好这些工厂,不能完全当甩手掌柜,任由许家庄的工作人员,想怎么管理就怎么管理,想怎么隐瞒利润就窝藏利润,皇室派去的人员,就能发挥出更大更好的作用,而不是受到许家庄的控制与限制,不能随心所欲,没办法独立起来运作,以及诸多方面的问题等。

    反正一座皇家工厂,带来的利益非常之可观,让不知多少的关系户,官员乃至皇亲国戚,想进去工厂里发展,去拥抱那极其庞大的利益。

    但为了确保那每年上千万银元的利益,朱由检并没有同意那些太监宫女与近臣们的要求,因为很明显,这些人都是硕鼠,只会坏事,不会做什么好事,把他们都弄进工厂,损失的绝对是皇室的利益,只有继续让许家庄那边的人才管理,才能拿到稳定的收益,若是真安插了自己的人进这些工厂,呵呵,以前大明的许多产业的后果,就是前车之鉴。

    而通过调查和了解,朱由检还知道,许家庄那边,有这几类工厂,是利润极高的行业,每年都能赚大把大把的银元,着实令人羡慕无比。

    比如自行车厂,随便一辆自行车,利润就在五十银元以上,若是大明百姓人均一辆,那就是两亿多辆的庞大市场,不知道会带来多恐怖的利益,可能超过百亿之多。

    比如化肥工厂,要知道如今的大明农业,要想取得高产丰产,根本离不开化肥的支持,因为一斤肥料,十斤粮食,一亩地只要施撒个二十斤的肥料,就能增产两百斤,是原来产量的一倍,还轻松了不少,这样的化肥,一银元二十斤是要的,带来的好处,则明显超过一银元,而制造化肥的工厂,则有不小的利润空间,若是有一座皇家化肥工厂的话,每年只要生产出十亿斤的化肥,说不定就是超过五百万银元的利润,可谓相当的不错。

    又比如五金加工厂,可以加工出各种各样的零件产品,满足工业制造业的发展,而只要零件加工的好,利润相当大可观,一年赚个百万银元也是非常轻松。

    还有瓷砖厂、大理石家具厂、沙发家具厂等等,都是发展前景非常好的高利润行业,许家庄到如今都是大部分抓在手中,不打算转移出去,让外界无数势力感到眼红流口水。

    而皇室跟许家庄关系不错,属于盟友关系,前段时间,许家庄的那个许远,跟皇嫂张嫣走的很近,似乎是有了关系,终于建立了某种意义上的联姻关系,可谓更上一层楼,让朱由检大大松了口气,心里顿时爽快了许多,眼睛也是大亮,看到了寻找机会的合作。

    然后,朱由检写了封比较有诚意的《合作倡议信》,让锦衣卫传送,专门写给那许远,探讨更深化的合作,希望多得到一些先进的工厂,抓住许家庄中低端工业转移出去的良机,让皇室多赚一点钱。

    这封信,落到许远的办公桌上之后。

    许远沉默了片刻,很快就写了封回信,表示可以转移不得鸟工业给皇室,但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具有投资大风险高回报率较低的特点,不要太过的看中这些行业,虽然目前是非常赚钱,但主要是因为工厂少,缺乏竞争,产品可以卖个较高的价格了,但很多产品,如果产能上去了,工厂太多了,就是陷入价格战的困境中,导致产能增加但利润不增加,并不是很好做的行业,风险其实不低。

    但对于许远的提醒忠告,朱由检很快回信说道:“风险什么的,朕觉得不算什么,开工厂就等于赚钱,这是如今无数人的共识,许远你太过谦虚了,这样其实不好,真的很不好,既然朕的皇室想要去做,你就给一些面临淘汰的工厂算了,资金方面,再借点建厂资金就行了,等以后赚钱了会慢慢还的,这么多年了,双方的合作越来越多,为何许家庄还是那么的保守,总是不愿敞开胸怀,赚钱的机会,也不愿意分享一下,许家庄不是经常在报纸上说,只有消费才有生活么?如果连这点小忙都不愿意忙,那真实在是太失望了,会不得不考虑下双方的关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要不要做出一些调整,这就取决于许家庄那边的诚意了,而且,许远,朕的皇嫂,已经被你这个混账东西给糟蹋了,你做出来大逆不道之事,全天下都应唾弃于你,而这事皇嫂已经跟我说过了,朕非常的生意,现在要想缓和双方间的关系,我想,只能你那边的诚意了!”

    收到这封夹带了许多恐吓的书信后。

    许远不由苦笑了笑,没想到现在的朱由检,居然把他当成了可以敲诈勒索的老实人了,还想给他施加舆论上是压力,又留出一线,没有把话说死,身段非常柔软,至于目的,就是为了多得到一些工厂,增加皇室的收入,乃至为了这些工厂,朱由检都变的颇为无节操,一些低级的恐吓手段都用上了,这些套路手法,估计三年前都没有,现在却是为了利益,各种狠话都能说出来,只要能起到吓住某人的效果都能可以。

    逗。

    许远却觉得,朱由检是越来越逗了,开始说一些无厘头的胡话了,还有一股迷之自信,不知道是怎么来的。

    不过对于皇室的合作申请,许远还是考虑了一番,想了一两天后,还是决定:合作也可以,贷款也可以借,但是,皇室也得让出一些的权利,做出一些的妥协,否则只怕是非常的难办。

    比如以后许家庄有什么需要用到圣旨的地方,希望朱由检全部批准,最好拿玉玺多盖几个章,在空白的圣旨之上,至于内容,许家庄会进行填充。

    比如在打击罪犯,惩罚罪犯方面,要跟许家庄加深合作,还要把大明的罪犯,全部送到澳洲去挖矿,帮忙解决许家庄的矿工人手不足的问题。

    至于可以转让的工厂,主要是香皂厂、家具厂、加工厂这些较低端的工业,再加一座中端的造船厂,但在大明那边,依然非常的先进,效率不知道提高了多少倍,至于利润空间,显然还是比较高的,一座工厂每年赚个五十万银元,轻轻松松,非常的有前途,另外还能接到许家庄提供的宝贵订单,省去了到处推销的麻烦,这其实也节约了大把的成本。

    等等等等。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些工厂的建设成本都不怎么低,设备的转移更是个大麻烦,还要配备一些发电机设施,总的成本的话,至少在七千万银元以上,以及一年以上的时间,是个非常浩大的工程。

    对于此。

    朱由检则写了封信,直接在信中说道:“既如此,那就再借一亿银元贷款吧,利息希望能低点,最好是免了利息!”远明不渐的崇祯欠了我十亿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