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红楼从辽东开始在线阅读 - 第三百七十章 婚事

第三百七十章 婚事

    探春从小就是在逆境中成长,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挑战,面色自如丝毫没有变化。

    贾母插话了。

    王家的心思,贾母清楚的很。

    不过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心思,她还能不让别人生出心思不成吗,哪怕她被人叫做老祖宗,也没这份本事。

    贾母突然出声,命人将戏暂歇歇。

    “小孩子们可怜见的,也给她们些滚汤滚菜的吃了再唱。”又命将各色果子元宵等物拿些与她们吃去。

    院子中的老爷们,也趁着安静,开始畅谈起来,一个管家匆匆到了贾政耳边。

    贾政悄悄的起身,跟随管家离去。

    有人看到了,也当做没有看到。

    陈德言在偏厅中独自喝茶,进来贾府就看到了府中的热闹和气派,不愧一门两国公的门第。

    根据他大哥送来的急信,有件紧急的事情,需要勋贵和官员同时出手。

    山东布政司的苏观,贾雨村等,都已经答应,现在就等着贾府帮忙出手。

    不久。

    仿若一夜之间,京城到处就传开了,蛮族的使者要停战。

    “不可能。”

    有人不信。

    蛮族割据了奴儿干司不提,还占据着辽东大片的土地,如何就能这么轻易的停战。

    更有这些年,多少人牺牲在辽东,国内军士加上百姓,伤亡高达数十万。

    在辽人守辽土之前,山东就有大量的军户,服役在辽东,多少家有亲人死在了蛮族的手中。

    浙江,四川同样也各有数千户百姓,有亲人牺牲在辽东。

    还有为了对付蛮族,国内征收了不可计数的物资,百姓深受其苦,如果真要是放弃奴儿干司和那些土地。

    那这些年消耗的物资,军户的牺牲,百姓的困苦,岂不是看上去荒谬至极。

    “除非蛮族让出所有的故地,才能接受和蛮族的和谈。”

    贾雨村以听闻京城谣言,上奏疏询问朝廷是否有此事,并郑重的告诫朝廷。

    这道奏疏,完全是不可能的。

    蛮族放弃大周故地,难道重新缩回原来的赫图阿拉城吗,其余不提,只这一地,如何养活征服的这么多人口。

    不光是辽东都司,山东,金陵各地,甚至广东的官员,都开始上疏,辩论此事。

    短短月余,就形成了一股风潮。

    而陆仲恒,慢吞吞的才到山海关,就被朝廷紧紧召了回去,先等此事商议妥。

    民心难违。

    哪怕是门生故旧遍布朝纲的刘一儒,也不敢出面承担此事,何况是促成此事,担上奸臣之名。

    面对京城百姓群情激奋,朝廷终于清楚的发文,此事乃无稽之谈,纯属谣言。

    忠顺王在辽西和蛮族使者见了数次,争吵与详谈,做出了众多的努力,终于谈妥一些细致的方面。

    例如共同钳制金江镇,蛮族如何归顺大周,如何控制互市的规模等等。

    更有大周拉拢和分裂金江镇,压制和收服金江军,万一逼的平辽侯造反,蛮族又如何出军协助大周等。

    忠顺王所有的谋划,结果等来了一场空。

    因为传言的事主就有忠顺王,甚至有御史弹劾忠顺王,认为他卖国求荣。

    徒耗无数钱粮,新复数万辽西军,不思光复旧土,却要和蛮族划疆而治。

    上对不起天恩,下对不庶民,如此辜负圣人,当废黜此人。

    刘一儒都不敢抗衡民意,何况忠顺王。

    只能悄悄的,强硬的逼迫蛮族使者离去,不让人发现。

    “此事必定是出自平辽侯之手。”

    虽然没有证据,忠顺王却还是料定了谁破坏了他的计划。

    他的幕僚同样如此认为。

    首先此事到如此的境地,获利最大的就是金江镇。

    其次,如此迅猛的把消息传开,实力非同一般,而平辽侯在国内的关系深厚,又能办成此事。

    “平辽侯心怀叵测啊。”

    图门算是亲眼见识了平辽侯,在国内的关系网,令人咋舌。

    听到忠顺王的不满,图门点了点头。

    “此人必定是大周之祸。”

    忠顺王皱眉。

    去年。

    平辽侯无法保证打败蛮族,所以拉拢蒙古,请调国内援军,促成了多方的联军,才击败了蛮族。

    这倒是提醒了忠顺王。

    辽西军力不如金江军,但是辽西有一处便利,更靠近草原,同时又能掌握互市之利。

    既然无法和蛮族结盟,但是辽西军可以和蒙古部落结盟。

    他和皇台吉想到了一起。

    准备了月余的计划,功亏一篑,皇台吉立刻派了使者,出使科尔沁各部,乃至东部蒙古各部。

    先不提皇台吉。

    在辽西走廊的长城外,有众多的草原小部落。

    草原上,无法聚集太多的人口,必须散落成沙,哪怕是一个数百人的小部落,也需要广大的草原。

    牛羊马都要吃草,牲畜的嘴中,把草原上的草连根嚼起,露出黄色的土地。

    随着草原部落的繁衍,乃至多次聚集大军,驱赶的不可计数的羊群,已经啃食光了多片草原。

    因为啃食过甚,破坏了循环。

    越来越多的荒漠开始形成,更加减少了游牧民族的生活地。

    蒙古的部落,生活越发的困顿,各种生活资料,都需要从大周获取,因此。

    辽西外的部落,和大周的关系一直不错,其中的代表就是拱兔部。

    对大周强硬的部落,基本上是元朝统治者,退出国内缩回草原的后代。

    例如林丹汗,粆花等,都是黄金家族血脉。

    他们有野心,想要入主中原,而其余的草原部落,没有这等野心,更多的是想要生存。

    草原和农耕不同,统治力薄弱,各部落的自主权都极大。

    忠顺王派了使者。

    广宁前屯卫边境外的赖蟒等部落头人,宁远卫城外的獐兔、拱兔等部落头人等等。

    沿着辽西长城外走了一圈,以大岭山堡,大福堡,大胜堡,大定堡等边堡,开放互市。

    因为当初蛮族势大,导致大周和这些部落逐渐失去了联系,现在响应忠顺王的号召。

    这些蒙古部落的首领,重新接受大周的册封,领取大周的封赏,其部落在各地附近的兵堡,按时举行互市。

    草原部落提供牲畜的毛皮,牛,羊,马等牲口,大周的商人,则提供盐,布等生活必需品。

    双方进行了结盟,共同约定出兵互保。

    这些部落虽小,但是合起来却不可小觑,其中的青壮,能募集出上万的蒙古骑兵。

    同时开始试探联系喀尔喀五大本部,如果能达到忠顺王的目的,那么只蒙古勇士,就能提供数万骑兵。

    蒙古人人皆善骑射,连妇孺幼儿都能跑马拉弓,当然不止数万之数,不过已经能令忠顺王满意。

    为了报复金江镇,也是试探,忠顺王招来史鼐。

    史鼐从海州回宁远的路上,已经知道必然没有什么好事,他更乐于保持现状。

    可惜忠顺王却不愿意,一定要压服金江镇。

    史鼐看来,何必呢。

    金江军的实力,是摆在眼前的事实,朝廷在辽东的军力不如金江镇,也影响不了金江镇。

    既然金江镇还愿意听从朝廷,哪怕只是表面上的,也比逼的对方造反要强。

    反而徐徐图之,方为上策。

    拜见了忠顺王,史鼐被引入座,果然,还未等他喝完杯中的茶,忠顺王就告诉了他的目的。

    要催促辽东都司,治理海州城外的百姓,纳入朝廷的统治。

    史鼐露出苦笑。

    他在海州只有千余兵,而金江军在那一带,有上万精兵,忠顺王想要试探金江镇的底线,却把他架在火上烤。

    虽然是让辽东都司出面,但是逼的金江军动手,他能逃得过?

    以他和平辽侯的关系,大概是没有性命之忧,但是他可不想当俘虏,影响家族门楣。

    “此事需要从长计议。”

    史鼐没有明言反对,但是却劝慰道。

    忠顺王皱眉。

    辽东的百姓,如今绝大部分都投奔了金江镇,他听闻金江镇的官员,安置了数十万百姓在海州。

    听到这个消息,不能不让他动心。

    整个辽西,包括军兵,也才十余万人口,获得海州的人口,不光能增加辽西的实力,还能削弱金江镇。

    唯一的顾虑,就是金江镇谋反。

    忠顺王和史鼐想的不一样。

    史鼐顾忌自己的利益,想要保持现状,忠顺王却不想养虎为患。

    现在的朝廷,和金江镇搅合过密。无法轻易的分割清楚,他倒是要逼迫金江镇彻底表态,是否会抗拒朝廷。

    现在的形势,对金江镇有利,又能轻易攻打蛮族,又能从大周国内获得想要的物资。

    所以忠顺王想要打破。

    如果金江镇真的造反,长痛不如短痛,还不如掀了桌子,他也好靠着朝廷放手施为。

    包括之前和蛮族使者谈判,正如蛮族使者所言。

    趁着蛮族未被金江军消灭前,看清楚平辽侯的真实面目,以拉拢蛮族,共同对抗金江军才是上策。

    史鼐无法抗拒忠顺王,他虽然和唐清安亲厚,但是在国内家大业大,是不可能投靠唐清安的。

    带着王命回去海州,联系贾雨村,让贾雨村带着辽东都司的官员,去治理海州成为的百姓,恢复朝廷的制度。

    唐清安带着亲卫军,离开了金州,全军至营口,约见数十里外海州城内的史鼐。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史公,我和贾府的亲事还是史公做媒,难道史公只管一半吗?”

    史鼐听到唐清安笑呵呵的话,心中哀叹一声,可把他愁死了。

    唐清安的父母双亡,家族凋零,正经的长辈只有乌进孝,可乌进孝是贾府的家生子,不可能出面替他置办婚事。

    原来是史鼐出面,提唐清安做媒。

    现在唐清安,还是请原主出面,帮助他置办婚姻大事。

    (本章完)键盘战斗家的红楼从辽东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