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章 工农兵
书迷正在阅读:万域之王、一眨眼,我回到了老公年轻的年代、闻神每天都想公开恋情、姑娘她开口见财、锦衣乐、福宝四岁半,京城大佬抢着宠、最强妖孽、重生六零:带着天庭空间咸鱼翻身、我的七个相公风华绝代、仙路绿途
院门是打开的,他们直接进去就行。
“这个时间大伙都在地里干活呢,各位在这稍作休息,一会儿再去药园如何?”
陆文希领着他们在院子里看了一圈,边把人往堂屋大家带边问。
一大早从县里过来,又开了两个多小时的车,再强壮的身体也经不住。
“有劳了。”其中一个头上已有银丝的老者回答。
他是这次考察队的负责人,这话由他说出口,再合适不过了。
等他们坐下后,陆文希就给他们倒了茶水。
几人礼貌的道谢,然后开始问起药园的情况。
“一开始是种着玩的,没怎么管,后来发现这样种植的草药跟野生的药效相差不大,为了多点收入,队里便扩大种植……”
过来之前他们就了解过丰旗大队的情况。
它的发展,离不开这边的地理环境。
这边的环境和气候的确很适合种植草药和果树。
“那你们又是根据什么选定种植品类的?”
“看哪个收购价格高嘛!”陆文希毫不犹豫的回答。
这个答案让在场的人都错愕不已,但仔细一想又很有道理。
乡亲们种草药就是为了挣钱改善家庭情况,当然会选收益最高的去种。
“……不考虑一下土地和草药的特性吗?”
万一草药不适应这边的环境,那不是白费力气了吗?
“啊,这个当然是有考虑的。我们是在多种可种植的草药中选择最容易打理,同时价格也不错的来进行种植的。”
众人这才赞同的点头。
过来的时候他们就看到了,大片的田地种的都是水稻红薯甘蔗等这些最基础的农作物。
草药和果树都是在山上种植的。
这样既能保证粮食供应,又能增加群众的收入,是条不错的思路。
大伙在屋里缓了一会儿,就往药园走去。
“海峰叔——阿全哥——你们在吗?”
众人来到药园,看到外面的高大密集铁刺木,心里不禁感叹,这真是个省心省力的好办法。
“在呢——”陆海峰高声应道,“是小阿妹?”
开门一看,果然就是。
她身旁还有一群陌生人。
“小阿妹,他们这是……”来参观药园的?
陆文希点头,“我们能进去吗?”
“进来吧,”陆海峰让开道路,“你们自己看,我先去忙。”
说完对他们点点头便离开。
考察组的人对这么轻易就进入药园有些诧异。
“这些年到我们这参观取经的人很多,大伙早就习惯了。”
对于陆文希这个解释,他们勉强能接受。
草药都是分区域种植的,但看上去却有些杂乱。
因为是半野生式种植,不会花大精力进行除草施肥等一系列养护。
“这个……产量能高吗?”
所有搞产的植物,都是要花很多心力去养护的。
“还行吧,”陆文希笑了笑,“草药首要考虑的是药性,产量是其次的。”
选择了最大限度的追求草药的药性,别的方面就必然要牺牲一些。
“药园本就不大,除了地方有限之外,队里也没那么多人来管,这样的种植模式很适合丰旗大队。”
大家的主要精力都在种植粮食上,其他方面投入的精力必然就没多少。
要不是这样,陆文希也不会大力推动农业机器用品的使用。
“那你们药材厂能供应得了那么多货?”
“能!”陆文希点头,“我们公社的领导看到丰旗大队的发展后,在下面几个大队都推广草药种植。他们种出来的草药大部分都被药材厂收购,经过炮制后再销售出去。”
“嗯,这个办法好啊!不仅能带动周边大队的发展,又能保证药材厂的原料供给。你们公社领导是个为民着想的。”
不然也不会想出这个法子,这丰旗大队也是个厚道的。
陆文希没接话,而是带着他们继续在药园里参观。
下工广播想起,陆海峰走了过来。
“小阿妹,走了吗?”
考察组的人这才意识到已经中午了。
“走吧,咱们不能耽误老乡下工。”为首的老者发话。
众人跟着陆海峰出了药园,一路上考察组的人跟他聊起天来。
知道他们这是想更全面的了解丰旗,陆文希便没怎么开口。
中午饭是在她家吃的,住的地方是跟附近几户人家借的。
午休过后,他们就去看了果园和养殖场。
这些都是以集体名义办的,所以丝毫不怕有人来参观。
第二天看的是药材厂和学校,第三天才到地里去看庄稼情况。
陆洪涛等大队干部已经察觉到这几个人不是普通人。
但因为自诩做事坦荡,便随他们看。
考察组一共在丰旗大队住了五天,后面两天不是在跟队里人闲聊,就是到地里帮忙干活。
“小陆同志,谢谢你这几天的招待,后面我们还要到附近的大队去看看,不知你是否有空?”
到大队下面考察,有个精通本地语言又能用普通话沟通的人还是很重要的。
“有空,你们想先去那个大队?”
“去红河大队……”
其他大队就不需要很全面的考察,所以花的时间不多。
等陆文希把考察组的人送走,已经十一月底了。
回去跟覃副县长报告情况后,她就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去了。
本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没想到十二月中旬的时候,丰旗大队却收到通知,说他们有两个工农兵名额。
这下子丰旗大队可是炸开了锅。
这还是他们大队第一次拿到名额呢,而且还是两个。
很多符合条件的的人都激动不已。
尤其是一部分知青,这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能继续读书的机会,更是可以回城的契机。
虽然他们时不时可以回家探亲,但比起在乡下待着,他们还是更想回城的。
几个知青院的人首次聚集在一起。
“我们为丰旗大队也做出了不少贡献,咱们知青理应占一个名额。”
“我同意!”
“我也同意!”
不少人纷纷出言赞同。
如果不争取的话,他们知青很可能一个名额都没有。岑茯的穿书六零:带着医药系统报效祖国
“这个时间大伙都在地里干活呢,各位在这稍作休息,一会儿再去药园如何?”
陆文希领着他们在院子里看了一圈,边把人往堂屋大家带边问。
一大早从县里过来,又开了两个多小时的车,再强壮的身体也经不住。
“有劳了。”其中一个头上已有银丝的老者回答。
他是这次考察队的负责人,这话由他说出口,再合适不过了。
等他们坐下后,陆文希就给他们倒了茶水。
几人礼貌的道谢,然后开始问起药园的情况。
“一开始是种着玩的,没怎么管,后来发现这样种植的草药跟野生的药效相差不大,为了多点收入,队里便扩大种植……”
过来之前他们就了解过丰旗大队的情况。
它的发展,离不开这边的地理环境。
这边的环境和气候的确很适合种植草药和果树。
“那你们又是根据什么选定种植品类的?”
“看哪个收购价格高嘛!”陆文希毫不犹豫的回答。
这个答案让在场的人都错愕不已,但仔细一想又很有道理。
乡亲们种草药就是为了挣钱改善家庭情况,当然会选收益最高的去种。
“……不考虑一下土地和草药的特性吗?”
万一草药不适应这边的环境,那不是白费力气了吗?
“啊,这个当然是有考虑的。我们是在多种可种植的草药中选择最容易打理,同时价格也不错的来进行种植的。”
众人这才赞同的点头。
过来的时候他们就看到了,大片的田地种的都是水稻红薯甘蔗等这些最基础的农作物。
草药和果树都是在山上种植的。
这样既能保证粮食供应,又能增加群众的收入,是条不错的思路。
大伙在屋里缓了一会儿,就往药园走去。
“海峰叔——阿全哥——你们在吗?”
众人来到药园,看到外面的高大密集铁刺木,心里不禁感叹,这真是个省心省力的好办法。
“在呢——”陆海峰高声应道,“是小阿妹?”
开门一看,果然就是。
她身旁还有一群陌生人。
“小阿妹,他们这是……”来参观药园的?
陆文希点头,“我们能进去吗?”
“进来吧,”陆海峰让开道路,“你们自己看,我先去忙。”
说完对他们点点头便离开。
考察组的人对这么轻易就进入药园有些诧异。
“这些年到我们这参观取经的人很多,大伙早就习惯了。”
对于陆文希这个解释,他们勉强能接受。
草药都是分区域种植的,但看上去却有些杂乱。
因为是半野生式种植,不会花大精力进行除草施肥等一系列养护。
“这个……产量能高吗?”
所有搞产的植物,都是要花很多心力去养护的。
“还行吧,”陆文希笑了笑,“草药首要考虑的是药性,产量是其次的。”
选择了最大限度的追求草药的药性,别的方面就必然要牺牲一些。
“药园本就不大,除了地方有限之外,队里也没那么多人来管,这样的种植模式很适合丰旗大队。”
大家的主要精力都在种植粮食上,其他方面投入的精力必然就没多少。
要不是这样,陆文希也不会大力推动农业机器用品的使用。
“那你们药材厂能供应得了那么多货?”
“能!”陆文希点头,“我们公社的领导看到丰旗大队的发展后,在下面几个大队都推广草药种植。他们种出来的草药大部分都被药材厂收购,经过炮制后再销售出去。”
“嗯,这个办法好啊!不仅能带动周边大队的发展,又能保证药材厂的原料供给。你们公社领导是个为民着想的。”
不然也不会想出这个法子,这丰旗大队也是个厚道的。
陆文希没接话,而是带着他们继续在药园里参观。
下工广播想起,陆海峰走了过来。
“小阿妹,走了吗?”
考察组的人这才意识到已经中午了。
“走吧,咱们不能耽误老乡下工。”为首的老者发话。
众人跟着陆海峰出了药园,一路上考察组的人跟他聊起天来。
知道他们这是想更全面的了解丰旗,陆文希便没怎么开口。
中午饭是在她家吃的,住的地方是跟附近几户人家借的。
午休过后,他们就去看了果园和养殖场。
这些都是以集体名义办的,所以丝毫不怕有人来参观。
第二天看的是药材厂和学校,第三天才到地里去看庄稼情况。
陆洪涛等大队干部已经察觉到这几个人不是普通人。
但因为自诩做事坦荡,便随他们看。
考察组一共在丰旗大队住了五天,后面两天不是在跟队里人闲聊,就是到地里帮忙干活。
“小陆同志,谢谢你这几天的招待,后面我们还要到附近的大队去看看,不知你是否有空?”
到大队下面考察,有个精通本地语言又能用普通话沟通的人还是很重要的。
“有空,你们想先去那个大队?”
“去红河大队……”
其他大队就不需要很全面的考察,所以花的时间不多。
等陆文希把考察组的人送走,已经十一月底了。
回去跟覃副县长报告情况后,她就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去了。
本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没想到十二月中旬的时候,丰旗大队却收到通知,说他们有两个工农兵名额。
这下子丰旗大队可是炸开了锅。
这还是他们大队第一次拿到名额呢,而且还是两个。
很多符合条件的的人都激动不已。
尤其是一部分知青,这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能继续读书的机会,更是可以回城的契机。
虽然他们时不时可以回家探亲,但比起在乡下待着,他们还是更想回城的。
几个知青院的人首次聚集在一起。
“我们为丰旗大队也做出了不少贡献,咱们知青理应占一个名额。”
“我同意!”
“我也同意!”
不少人纷纷出言赞同。
如果不争取的话,他们知青很可能一个名额都没有。岑茯的穿书六零:带着医药系统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