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秦风起在线阅读 - 第219章 夏帝的雄心

第219章 夏帝的雄心

    京都,大殿。

    “启禀大帝!”御史大夫房开龄走出,作揖道:“臣,刚得知时下局势,太衍,完全丧失了抵抗夏军的态势,节节败退,被迫求助于临安,可,刚与我大秦一战还未恢复元气的临安,已有险象环生之势。”

    不少文官武将闻言,心生诧异,不禁暗道,夏国,不愧是夏国。

    秦曌眸光平静道:“临安,虽国力深厚,在我大秦之上,可之前一战,早已伤及了元气,动摇了国之根基,此时,又面对那有着列国之最的夏军,败,是迟早的事。”

    “臣也如此以为,而眼下,夏帝,对东华动兵了。”说到此处,房开龄看了看秦曌的神情,思索道。

    众人眸光闪烁,这是要以一国之力而战天下?同时鞭挞数国…这让众人咋舌。

    夏帝,不仅野心很大,也是自信的离谱啊!

    当然,以夏帝国的国力,足以支撑夏帝的雄心。

    秦曌闻言,手指一顿,眸光看去,沉吟了片刻,话锋一转道:“丞相,应该已快到了吧。”

    “已到上和。”房开龄回道。

    秦曌沉思良久,手指轻轻的摩着衣袖,又道:“夏帝,也已得知了与我大秦之约。”

    大秦与夏,联手称帝,对于夏国,无疑是雪中送炭、如虎添翼,而秦国…这般殚精竭虑,自然也有秦国想要达到的目的。

    只因为,国夫人与长公子,至今仍旧流落在外。

    “此举,必能迎回国夫人及长公子。”房开龄开口道:“国夫人,流落异国他乡很多年了,是时候该回来了。”

    “想要顺利归秦,难度很大。”秦曌思虑万千道。这让众人神情一僵,心有不解,可见大帝的神情,又隐隐意识到了一丝不妙,“大帝之意,此事,恐会节外生枝?”

    秦曌沉吟道:“今,我大秦,与夏联手,二帝同辉,虽有钳制天下之举,亦有亡列国而取列土之意,我大秦如此,夏亦如此,夏帝必然深知此理,而国夫人及长公子,对我大秦不可估量,犹以长公子为最,夏帝,作为夏帝国的掌权者,不会不明白此中之理。”

    “这…”房开龄语气一顿。

    他自然明白其中的含义,长公子对于大秦,终究有着非凡的含义,而夏帝,手握权柄数十载,又岂会看不出这般浅显的道理。

    只要夏国拿住了国夫人与长公子,就可或多或少的遏制大秦帝国,也可以此要挟大秦。

    届时,将受制于人。

    想通了这一点,众人眸光微凝,心头暗凛。而在武将之列,武安君白柯,看了看王台,有话要说。

    “武安君何在。”秦曌看向他。

    “臣在。”白柯走出。

    “武安君,即率兵马赴禹,时刻做好寡人诏令的准备,届时,只待时机已到,迎回国夫人。”秦曌看着他。

    “诺!”白柯抱手。

    众人眸光闪烁,平静的看着这一幕,流落异国他乡多年的国夫人与长公子,终于要回来了么…

    “大帝。”这时,御史大夫房开龄再道:“列王,多次致以国书,时下仍旧不绝,且,多为请我大秦出兵,联手而制夏,对此,是否要回函?”

    “回函…”秦曌沉吟了片刻,道:“我大秦,与列伐交,损失惨重,已伤国之根本,而大夏帝国,乃列国之最,无论国力与威望,皆在我大秦之上,秦所不能及也,恐难如列王之意而匹夏,以此明诏天下,我大秦,与大夏帝国,二帝同心,秦夏之约,深厚而永固。余者,不予理睬。”

    “臣明白了。”房开龄作揖。

    一时间,一位位武将,先后离开了大殿,只剩下秦曌一人,看着空荡荡的大殿,沉思许久。

    “夏统领。”秦曌忽然道。

    话落,一位身披甲胄的身影,腰挂一柄秦剑,不知何时来到了大殿内,他,正是秦锐士统领,夏功。

    也是当今天下,仅次于三位天人以下的第一大宗师。

    “将此密函,交予二人。”秦曌拿起两份密函,上面写有两个人的名字,都是这天下响当当的一号人物。

    夏功看了看上面的名字,眼神平静,迈步离开了这里。

    ……

    武安君府。

    “你,这是要领兵去了?”闻人云宜看着他。

    “接瑶丫头回京。”白柯回应。看着她走来,沉吟了下,道:“先生,与我一起?”

    “或许同路,也不一定。”闻人云宜步子停了下,这时,她似想到了什么,眸子若有所思,迟疑道:“她现在,虽流落在外,可说到底,终归是秦帝国的国夫人,也是最有望成为帝后人选的第一夫人,你仍如此称呼,恐予外人面前不适。”

    看了看他,似有提醒之意。

    如今的武瑶,早已不是曾经天门的那个武瑶了,而是秦帝的夫人,秦帝国的国夫人,她的身份…或多或少的代表了秦帝国,何况,还为秦帝诞下了长公子,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对其的一言一语,都备受关注,须慎而又慎,而若反之,极易落人口舌,置自身于风口浪尖。

    可,此时的武安君白柯,也不知是听没听到,眼眸平静,步子不停。看着他的背影,闻人云宜收回目光,消失在了武安君府内。

    ……

    这段时日以来,秦国以一国之力,打破王朝间的平衡,九州大动乱,正迎来千百年所未有之大变局。

    在夏帝国大军对临安、太衍伐交之际,与夏既属同盟也是竞争关系的东华王朝,也一样如临大敌。夏帝,在与夏相茌孖交谈后,最终,这位雄心壮志的大帝,这位意图鞭挞天下的大帝,强势下发了檄文,对列国宣战兴兵。

    一时间,夏帝国,九州最强大的帝国,独面数大王朝。

    惊动天下,列国不能敌。

    尤其像是晋王朝、太衍王朝等列国,因太靠近夏帝国,在第一时间就落入了下风,面对夏军铁蹄,仓促迁移国都。

    东华与临安,这两座都曾与夏同堂争霸的霸主级王朝,自从与秦一战后,元气大损,动摇了国之根基,而今,再面对兵多将广的夏军,亦是险象环生,局势紧张而严峻。

    甚至可以说得上是危如累卵。

    太州,大陵。

    “大帝。”丞相茌孖走来,“伏龙君,昭武君,夏武侯,三位大将军统兵百万,入太衍,上赋,已成我大夏之疆域,太衍王及其宗室逃向邕安,但时下,我方兵马已抵邺州,与临安掀开一场大战,若不出意外,胜负…已成为铁定的事实。此外,武安君率领三十万兵马,兵发上和,且有大将军姜罗,定可一举拿下这座都城,届时,云州那片广阔的土地,皆可有望纳入我大夏帝国之版图。”

    夏帝眼神平静,遥望着前方。

    这本是五王争霸的九州,除大夏外,还有承启、东华、临安、秦国等四座霸主级王朝,五强并立的局面,时今,皆已相继成为过去,秦国,这座近些年来风头最盛的帝国,不仅打破了列国间的平衡,也因为年年伐交,动摇了自身元气。

    这是必然之事。

    也是一件极为幸运的事。

    因为如今的大夏,鼎盛如朝阳,纵使强如秦帝国,亦将退避大夏之锋芒,列国所不能匹。

    值此之下,大夏帝国之雄狮,风行草靡,鞭挞天下,收取列国纷争后的果实,揽天下之土予大夏一国尔。

    这等大好机遇,千百年都难得一见。

    可,一想到那同日称帝的秦国…

    “时今天下,遍数列国,纵使强如东华、临安,都未能让我大夏兵马止步分毫,列国之土,终将纳入我大夏版图,这是迟早的事。可,那远在中州的秦国,迄今,仍让寡人为之忌惮。”夏帝眉心一凝,道。

    作为夏帝国的大帝,他自然明白,秦国…虽有所损耗,可这些年发展与扩张的速度,也实在骇人。

    仍有着不小的威胁。

    而在列国间,也只有秦国,这座与夏同日称帝的帝国,才是大夏帝国最强的对手,这一点,夏帝深知。

    “大帝之忧,忧在秦国,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只能使之稳定下来,也趁秦国恢复元气之际,从而进一步使我大夏,有足够吞并天下的时机,对秦国,形成全方面的优势,最终,再一举解决这一方最大的威胁。”茌孖轻语道。夏帝侧目看了过来,目光落在他身上。

    “说说你的想法。”夏帝若有所思。

    茌孖看向夏帝,作揖道:“秦国的国夫人,还有秦国的长公子,可都还在上和。”

    一语将目的道明。

    武瑶与思京,是秦帝的家室,也是秦帝的掣肘,唯一能让秦帝投鼠忌器的二人,亦是不争的事实。

    “质子…”夏帝迟疑,语气微量,“容易落人口舌,败坏我大夏国风。”

    “口面上的约定,说的再是天花落坠,可说到底,终究是一张白纸,作不上数。只有国夫人与长公子,能使秦国忌惮,能让秦帝在做出决定时,想一想后果…”茌孖看了看夏帝。

    夏帝眉心微凝,在沉思,虽然明白其中的理由,可,秦国这个最大的威胁,决不能将之推向对面,至少,现在不能。

    否则,就会有不小的问题。

    他明白这一点,可他也明白,秦国,终究是一个不稳定因素,未知风险太大。

    “须要有一个不大不小且恰当的合适理由。”

    “臣明白。”茌孖轻语道,眼神闪烁,“上将军百里熙…”

    夏帝步子停了下,眼神在变化,“他既然做出了选择,入了我大夏,就该断去以往,一心做事。”

    茌孖眼神平静,大帝的话,表明了一切。

    ……

    云州,东华王朝。

    在夏军攻取列国之时,武安君姜罗,这位最具凶名的封君大将,统兵三十万,再一次踏上了云州的土地,只不过,这一次与上次不同。

    上次是来解上和之危,而这一次,却是来攻打东华。

    两国交战,本就国力重创的东华,刚稍许恢复了些国力,就面对来势汹汹的三十万夏军,还是那威名赫赫的姜罗…

    姜罗率军,行事比之白柯,有过之而无不及,三十万精锐铁骑,一路风行草靡,打进了东华,长驱直入,逼近上和。

    此时的东华王宫内,朝堂上下,一边破口大骂夏帝反复无常,言行不一,可在刚一得知事情的严重性后,霎时间,所有人都焦急难安。

    每一人恐慌的情绪,犹若黑云密布,蔓延在整个上和的天空,也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觅忘尘的大秦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