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逆天换明在线阅读 - 第二百二十九章 火箭,京师耳目

第二百二十九章 火箭,京师耳目

    不是闲着没事儿,象毛文龙和陈继盛那样,为了拉揽而说媒,郭大靖是真的想让赵青山能过上好日子。

    在大连建房定居,原来的那些乡亲、邻居却在另一处村庄,不仅阿秀会适应一段时间,象赵青山等广鹿岛的工匠,也处在了相对陌生的环境。

    一个大男人,在工坊劳作完毕,还要回家烧火取暖,生火做饭,想想就觉得累。

    郭大靖坐在屋内,把将要投入研制的新武器的图纸加以完善,又想到了另一个改善工坊的措施。

    一边干着手头的活儿,一边进行研制升级,郭大靖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工坊的生产效率。

    火枪的威力提升,会让东江军的战力上一个台阶。而火炮,号称“战争之神”,起到的作用更大。红夷大炮在旅顺堡防御战的作用,便可见一斑。

    而抛石机虽然简单易造,可和红夷大炮一样,笨重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轻型的射程短,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而以火药,或者其它推进剂为动力的火箭,以及制造起来并不复杂的臼炮,很自然就成了郭大靖的首选。

    在明朝,火箭技术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抗倭名将戚爷爷就在军中大量装备火箭。箭长5尺以上,绑附火药筒,能远射300步,倭寇见之丧胆。

    但在实用上,却远远不够。这或许是当时技术所限,或者是科技发展走了歪路。

    象什么“神火飞鸦”、“震天雷炮”、“火龙出水”,名字又酷炫又威武,但实际效果却不敢恭维,甚至根本没有应用于实战。

    要知道,火箭的结构比前膛火炮简单得多,制造起来并没有太大的困难。

    原理嘛,可以参照“窜天猴”。甚至于,形制也可以象窜天猴,加上飞行的平衡杆。

    在郭大靖的猜测中,火箭之所以没有在明军中普遍使用,最可能的原因恐怕是推进药不够科学精确,使火箭的射程达不到要求。

    所以,他对将要制造的火箭做了一些改进。主要由弹筒(内装推进药)、爆炸或燃烧弹头、尾翼这三部分组成,弹筒由铁皮卷制。

    最关键的推进火药,郭大靖采用了白糖、硝石、硫磺按一定比例融成的混合物,这是后世业余火箭爱好者常用的推进剂。

    还有另外一种规格的火箭,是用速燃的黑火药作推进剂,传统的升级改进,这比硝糖火箭更容易制造,但在射程上稍有欠缺。

    除了火箭,郭大靖还计划着制造臼炮,也就是古代的迫击炮,后世的油桶炮。

    当然,是很粗重的桶或缸,结构极为简单,制造也极为容易,就是一个短粗的炮身固定在厚木板做成的底座上。

    因为臼炮的炮管厚度远超其他火炮,可以装填大量的发射药以提高射程。

    因为简单和轻,臼炮也完全能够算得上是一种“轻便”的火炮,同时也是一种“便宜”的武器。

    限于目前东江镇的财力和资源,郭大靖不得不考虑到技术水平的限制,以及成本的低廉。

    火箭应该是可以马上开始进行研制的武器,臼炮,或者就称为迫击炮,则要等待林家与倭商的贸易结果。

    硫磺、铜料是郭大靖迫切需要的原材料,是否能够采购到足够数量且相对便宜的,关系到军队的弹药是否充足,新武器的制造能否顺利进行。

    资源哪,可惜朝廷基本上都给了辽西,对东江镇的防范和打压,竟是如此不近人情。

    郭大靖很无奈,但却并不灰心丧气,依然在全力为明年的大转折做着准备。

    其实,他未尝不知野战炮才是未来战场的主力,三五百斤,一匹马就能拉着跑的那种。

    但饭要一口一口地吃,太过领先是疯子。在东江军还不具备与建虏野战并获胜之前,只能是倚坚防御,或是结阵防守。

    亲兵进来禀告,工坊派人来询问郭大靖是在工坊用餐,还是回去。

    郭大靖并没有太过犹豫,便决定在工坊吃顿食堂的饭,下午再召集相关的工匠,把火箭研制的工作交代下去。

    赵青山之所以对建立家庭不太上心,一方面是丧亲的伤痛还未平复,另一方面则是工坊有食堂。

    对于军器工坊的重视,使郭大靖舍得投入,基本上与军营中的伙食相差不大。供应最多的自然是鱼肉等海产品,偶尔还会有普通老百姓吃不上的鸭蛋鹅蛋。

    自然,在食堂吃的话,就领不到该发的钱粮。有些拖家带口的工匠,为了节省,也只好回家吃粗饭。

    一个人的话,确实不用考虑太多,吃光喝光也不用积攒。

    郭大靖一边吃着饭菜,一边和赵青山等人闲聊。

    杂粮饭,海带和小虾煮的汤,还有切好的小咸菜。不丰盛,但管饱,从营养角度上也说得过去。

    而且,这样的伙食,在老百姓眼里,已经是难得的美味。

    “发行军票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吧?”郭大靖随手掏出几张,放到桌上,说道:“郭某的军饷,已经拿到手了。”

    赵青山连连点头,说道:“大家都听说了,可还没拿到。我觉得吧,只要能买粮买东西,都是一样的。”

    郭大靖笑了笑,说道:“不光是粮食,其他商货,也一样能用军票购买,和银子是一样的,花起来还很方便。”

    “而且,以后这军票也是唯一流通的货币。比如这食堂,就要收取军票。按照涨上来的工钱,就是全在食堂吃,每月也会有所结余,可以买些别的东西。”

    赵青山眨巴眨巴眼睛,笑道:“那赶情是好,俺就能买酒喝了。”

    可能还会有人不免疑虑,但这是不可避免的,也无关大局。军户嘛,哪里有什么过分的要求,能吃饱肚子,就已经很满足了。

    但郭大靖的这番解释,并拿出了自己的军票,也应该会起到作用。

    不患贫而患不均,他的官职已经是老百姓仰望不及的存在,都领了军票,谁还敢有公开的怨言和反对?

    而为了减轻初期运粮到金州各地的负担,老百姓买粮也是有限制的,每月购粮五次,总数不得超过之前配给的数量。

    这样的话,就不必担心有的地方运到的粮食少,如果老百姓拿到军票便全换成粮食,导致挤兑,甚至是无粮可售,而造成人心惶惶,损害军票的信用。

    万事开头难,发行军票也是如此,很多细节都要考虑到,绝不是把军票发下去就完事大吉。

    当然,挺过两三个月,老百姓能稳下心来,认同了军票的价值,这项改革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出于封建的上下尊卑思想,毛文龙和陈继盛显然没有太过担心。都是军户,还不是上面怎么说,他们怎么做。哪怕是闹饥荒,也没有作乱的可能。

    郭大靖不喜欢这样的传统,这样的思维和作法,甚至是非常的厌恶。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是什么狗屁逻辑?不作安安饿殍,效尤奋臂螳螂。这又是如何的高高在上,说出如此无耻至极的话。

    所以,对于士兵,对于百姓,他都尽力做到最好。最重要的,他在言行举止上,很自然地表示出和蔼态度和平等尊重。

    比如在一张大桌上吃饭,这在工坊并不是第一次。广鹿岛的老人都习以为常,新到的工匠却十分惊诧。

    解释和说明还是需要的,郭大靖觉得自己应该尽到责任。只是举手之劳的几句话,哪怕没有丝毫作用呢,他又能亏什么?

    其实,有没有作用,郭大靖也是知道的。

    就象那些被他记住并叫出名字的小兵,还有那些经过他医治的伤员,甚至是随他征战过的战士,对他的态度如何,难道还看不出来?

    以心换心,郭大靖一直相信这句话。

    而不懂或不知道这句话的,比如崇祯,结局是众叛亲离。

    谷騉毫无架子地与工匠们吃完午饭,郭大靖口中又多了数个“老张”、“老李”、“老王”,让几个老工匠乐得老脸上的皱纹更多。

    吃过午饭,郭大靖便召来了几名工匠,其中就有擅做烟花的,把“蹿天猴”原理的火箭图纸讲解了一番,并把硝糖的制作办法和样品拿了出来。

    “白糖能替代木炭?”有工匠惊讶地提出了疑问。

    白糖、硝石、硫磺,这是硝糖的配方,与黑火药的比较相似,工匠产生疑问也很正常。

    郭大靖认为硝糖既能做推进剂,也能够做爆炸药,但现在并不需要。至于白糖和木炭的区别,他也说不太清楚。

    反正,不光是糖粉能爆炸,面粉也能,只不过需要的环境比较难得,比较苛刻而已。

    “这不是重点。”郭大靖避重就轻,淡淡地说道:“两种推进药的火箭,你们能造出哪种,都是功劳。当然,要达到某设定的标准。”

    射程是第一位的,郭大靖定下了一里半的最低要求。

    火箭的准确性不用太过考虑,自然也不存在什么有效射程。蹿天猴还能飞出几十米呢。火箭的最大距离一里半,也就不算过分。

    当然,射程是越远越好,可火箭的大小重量,也不能太过夸张。

    爆炸头部装填黑火药一斤,火箭总重量不超过三十斤,长度不超过一米五,一个人就能装填。

    发射装置是一个带支撑架子的铁筒,主要是使火箭能够按照预定方向飞行;架子能够进行简单的高低调整,也就是火箭的发射角度……

    具体的参数都列出来了,除了射程,基本都是上限,只要不超过,就算合格。合格还不是最后的定型,还要郭大靖进行最后的指点和调整。

    即便是自己有这个能力,郭大靖也很少做到事必躬亲。不是怕累、怕辛苦,而是想培养出更多的技术人才。

    连他也不敢保证自己设计制造出来的就是最佳的,让工匠们在研制过程中有所感悟,甚至是灵光一闪,搞出更厉害的,岂不是更好?

    除了对硝糖的作用表示惊讶和怀疑外,工匠们对于火箭的制造倒没有太多的畏难。

    就这,蹿天猴的放大版嘛,除了平衡杆换成了比较新鲜的尾翼,根本没什么区别。

    商议结束,郭大靖也不多呆,带着几个亲兵离开工坊,返回了临时的住处。

    藤野英父女正在指挥建造宅院,至少还要过上三五天才能完工。郭大靖也趁此时间,赶忙把各项工作安排好。

    军工生产是最重要的,港口的扩建也开始进行,还有就是安排眼线,作长远的打算。

    刘兴祚忙着扩充骑兵、加紧训练,把他掌握的谍子都交给了郭大靖。

    郭大靖也没有太多的精力,便把自己的旧识周庆、何贵忠、李海东三人召来,负责谍报工作。

    而作为向外扩展谍报战线的第一步,郭大靖便选定了天津和京师,决定先在这两地设立情报站。

    准确地说,天津和京师并不是第一个,在山东的登莱和青岛,郭大靖已经布置了据点,安排了人手。

    当然,以搜集情报和散播舆论为主要目的的情报站,天津和北京是开了先河。

    郭大靖所要建立的情报网,与东江镇的有所重叠,或者说是投机取巧地借力。但又将比东江镇的功能更多,延伸的触角更长。

    “别李大哥、何大哥地叫,你现在已经是参将啦!”李海东还是那副笑呵呵的模样,虽然在数落着郭大靖,“天津交给李某,京师就让老何经营。”

    何贵忠连连点头,附和着李海东,“对,对,再不能象以前那样,得有个上下高低。知道你的脾气禀性,也没因为你升官就生份。可俺们得有这个自觉,不能让外人说闲话。”

    郭大靖无奈地嘿然一笑,说道:“那就叫老李、老何、老周,在外面的话,再正经一点。”

    这下大家算是满意了,又开始商议起设情报站的事情。派耳目,打探消息,这都不算什么新鲜的工作,尽管几人还不清楚郭大靖的长远所图。

    “经营个商铺,最好是能接触到很多人的那种。”郭大靖说道:“先立住脚,也不用急着打探消息,咱们着眼长远。”

    何贵忠说道:“咱们东江镇就有辽东特产……”

    郭大靖马上摆手道:“不要和辽东扯上关系,这是为了安全。”

    李海东眨巴眨巴眼睛,虽然不明白郭大靖的用意,但还是转换了思路,说道:“那也容易,随便支个买卖,只要不亏钱就成。”

    “我这边呢,你不用担心。”何贵忠很自信地挺起胸,说道:“干买卖是老本行,就看买卖多大,能赚多少钱了。”

    郭大靖把两个包袱推给李海东和何贵忠,说道:“每人先拿二百两,把家眷也带上,在外面也有人照顾。”

    二百两绝对是笔大财富,明朝中后期,普通百姓一个月能赚一两左右的银子,在北京买一间瓦房,一百两也够了。

    “这——”李海东和何贵忠没想到会领到这么多银子,面面相觑,现出惊诧的神情。

    郭大靖笑了笑,说道:“尽快在天津和京师落脚,建立起联络线,是你们最紧要的工作。”

    说着,他转向周庆,“老周,训练谍子的工作就交给你了。”

    “放心吧!”周庆颇为自信地说道:“再说,往内地派的谍子,不过是捎个书信啥的,没啥危险。”

    说到书信,郭大靖不由得沉吟了一下,缓缓说道:“书信联络的话,不是很保险。某想到了几个加密的法子,咱们好好商议一下,确定下来。”

    古代和现代都有加密的办法,郭大靖也不想弄得多复杂,和几个人商议了一番,确定了比较简单的一种。

    工作都交代完,郭大靖心情不错,闲聊着竟然帮李海东和何贵忠想着经营的路子。

    “涮羊肉不错,烤肉串也挺好,还有铁板烧,都不是很复杂,改天我请你们,顺便演示一下。”郭大靖说着嘴中生津,也馋了。

    烤得滋滋冒油,加上辣椒面儿,再弄点孜然,味道简直不要太美。

    一招鲜,吃遍天。

    甭管郭大靖搞出来的是不是四不象,当时还没有这样的吃法,他先拿出来,那就是标准,那就是正宗。

    “郭兄弟要请客,可得提前通知一声。”周庆笑着打趣道:“俺就少吃几顿,等着吃你说的那些美味。”

    “没问题。”郭大靖笑着说道:“让某先准备准备,主要是这个涮烤的器具,得让工坊打造,倒也费不了多少时间。”

    东江镇再困难,作为高级军官,仅次于两位主帅的参将,吃顿羊肉还不算困难。

    何况,郭大靖有钱,不是一般的有钱,偶尔奢侈一下,也不算过分,权当给几位好兄弟饯行了。

    至于是不是依靠什么涮羊肉或烤肉串设店赚钱,郭大靖并不如何在意,也只是好事儿来提醒建议。

    铜火锅、铁板烧,制作起来很简单,吃起来也不麻烦,比请个大厨、采办诸多食材,可要容易得多,成本也更低。

    虽然嘴上对李海东和何贵财没什么太高的要求,但郭大靖心里还是有些想法的。

    在他看来,最好是饭馆或茶馆,既能从市井食客中听到消息,又能请个说书的,把东江镇的战绩和困难也宣传宣传。

    当然,现在提这要求,对李海东与何贵财会有压力。所以,郭大靖才说得轻松,让他们先落脚,再看具体的情况。

    ……………..样样稀松的逆天换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