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唐:我穿越唐朝当相师在线阅读 - 第八百零八章:洛阳闲人(1)

第八百零八章:洛阳闲人(1)

    洛阳闲人并不清闲。

    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放下屠刀忙于种田。这个消息,让太尉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长孙冲话音未落,软榻上的长孙无忌懒洋洋地伸伸懒腰,嘀咕道,只要是人,都有软肋。

    比如说男人,有的好色,看见美女眼睛放光,如果稍微施展一下美人计,他难免不被拖下水。

    再比如,好财,看见整箱子的金银,就心花怒放,即使,花不掉,也要每日灯下把玩。

    世上聪明人多,精明人更多。

    再多,在美人和金钱面前,也不能免俗。

    对于李绩一到东都,就大肆买地、占地的行为,长孙无忌心里暗笑,傻子一个啊。

    您这不是授人以柄。

    长孙冲见父亲半天不语,又问道,“靖王爷还私养武装,父亲,他都有退隐的心思了,还养着那么多兵干甚?”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是啊。

    长孙冲的话,再一次提醒太尉。

    李绩,李绩啊,您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吗。

    长孙无忌顺手拿过一本李绩给他的《战役问题》,翻开一页,再笑,“这个兵法爱好者,不会如此大意吧。”

    他抬头看看长孙冲,心有成竹的说道,“雉奴刚刚接手帝国的大权,此时,李绩的光环还没有褪色,无论李绩如何获得土地,想必雉奴不敢动他。”

    “现在不动他,不是说永久不动。”长孙冲近一步说话,“就怕养虎为患。等到李绩在东都成为首富,加上私养府兵,恐怕将来对关陇集团军不利。”

    “关陇集团军,这可是李氏家族的王牌军。你,放心好了。即使先帝不在,有您父亲掌舵,关陇集团的优势,不会失去的。”

    长孙无忌惬意的看着《战役问题》,嘿嘿冷笑,“一位将军,不看兵法,却去研究农事。我看,这里面一定有什么猫腻。看来,他另有所图。”

    “父亲,您说,下一步,怎么走。”

    “怎么走,还要我明说嘛。这颗钉子在京城扎的可够深的。雉奴上任不久,就把李绩从叠州军区调防回来。委以重任。靖王爷站着位置不干公事,回东都种田。难道他的心里只是想发家致富。”

    “父亲,孩儿明白了,不能让他遂了心愿。”

    长孙无忌往软榻上一躺,低声叹息,“能阻止他行动的,这得另有其人。我与他都是帝国的老人,直接唱反调,影响不好吧。再说了,他可是先帝的仁兄弟,是雉奴的老师。还有,长乐公主可是对他一往情深。做事,得用脑子,鲁莽从事,势必打草惊蛇。”

    “谁来放第一枪?”

    “谁。您不能动动脑子吗。这人得是他的下属。这叫发动自己人整他。”

    长孙无忌的话音一落,就闭上眼睛想事情。

    雉奴做太子时的老师是大儒李绩,李治自幼好学,跟着李绩研习儒家经典。

    649年,李二去世,李治登基后,马上征召李绩,拜为左丞相。

    封东都宫留守,将整个东都洛阳城放手让他去治理。

    李绩为人厚道,治学严谨。

    加上是相师出身,具有先知先觉之能。

    常常料事如神。

    再聪明的人,也有软肋。

    这个人不仅好色,而且好财。离开京城前,在长安、万年县置地数百顷。

    这次回到东都不久,竟然,侵吞“南半天”萧十一郎的田宅。

    坐拥十万多顷土地,在东都,乃至长安,堪称大地主。

    这可是实锤啊。

    李绩,李绩,别怪我不客气,是您自己太不自重了。

    如今的大唐,容不得您做大做强。

    他想着想着,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父亲,您有办法了。”

    长孙冲说着,跪在地上,给长孙无忌捶着小腿。

    …

    弘文馆,李治坐在一张楠木书桌前,摊开《论语》,认真听着李绩授课。

    昨夜,李绩从东都乘豪华马车回到京城,之所以,这次匆匆返回,因为,不能耽误了,每周一课的讲习。

    “陛下,您要不要休息一下。”李绩讲完一篇,看着眉目清秀的李治,疼惜的问道。

    李治看见李绩精神矍铄,笑道,“靖王爷,我不累。您要是累了,您休息。我自己温习温习。”

    “不不,下面,还有其他大臣的讲座,我就不耽误时辰了。我还是快一点讲完。”

    李治登基后,每天清晨便到弘文馆听讲,上完课后再到两极殿听政。

    他不满足于隔日听一次讲座的学习安排,就请担任老师的大臣们日侍讲读、阐发书旨、为学之功、庶可无间。

    李治还将北欧、西域、天竺国传教士聘为老师,跟他们学习几何学、天文学、数学、哲学和佛学等。

    有一次,他问李绩,自古至今,那些伟大的帝王为啥都爱学习、爱读书。

    李绩随手拿过《论语》,讲了一个故事。

    《论语》中记载,子路在鲁国当官,安排比他小21岁的师弟子羔做费地长官。

    孔子骂子路是误人子弟,因为子羔还年轻,尚未完成学业。

    子路不服,认为子羔可以在实践中学习,何必非要先读书呢?

    孔子一听,更加生气。

    马上教育他说道,学乃为政之本。

    在古人看来,学识不到,修行不休,是不能从政为官的,只有“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

    从那以后,李治记住李绩的教诲,更加勤奋读书。

    他对李绩更加佩服,每每遇到大事,悬而不定,他就会派人用快马去洛阳请教李绩。

    很快,李绩的课程讲完了,李治把他送出弘文书院,再一次回到馆内听讲。

    …

    第二日朝会,李治刚说完近期的要事安排,一位紫袍官员站出来,声若洪钟道,“臣有本要奏。”

    李治一看,又是史文龙,本想一口拒绝,又想到老师的教诲,就不耐烦地应道,“史爱卿,您有啥事,就赶紧的禀报。其他大臣,还等着回部处置公务。”

    这个吏部侍郎史文龙,为人狂直,李治登基后,他多次上书抨击朝廷大臣,不是张三不好,就是李四怠政。

    依仗着饱学之士的名分,常常口若悬河,激扬文字,指点江山。

    恰恰遇到恩师李绩去洛阳不久。李绩既是尚书省左仆射,又是帝师,利用这权势,多少为自己牟取了一些私利。

    人嘛,都有点私心。李绩到了东都,从火热的官场回到田园风光里,也就难免脱俗。

    人就怕有人惦记着,这不,史文龙腰杆挺得笔直,把笏板往上一举,颔首注目,深吸一口气……

    ……明月坛主的大唐:我穿越唐朝当相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