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大明王朝妙锦传在线阅读 - 第〇〇九回 窥官牒智聪泄风声 占先机孙氏露峥嵘

第〇〇九回 窥官牒智聪泄风声 占先机孙氏露峥嵘

    两年后,四月初六清晨,魏国公府西园,环碧山房。

    这处所本是一间书斋雅阁,如今已被那徐达应孙氏以为徐家子孙祈福祝祷,怡情养性之求改了用处。偌大个堂屋自西向东分为二用,西头置了神佛,东头辟为花房。乍看室内,那边旃檀(1)缭绕,这边香容簇织。

    而此时,徐达三夫人孙氏正为一盆丹桂盆景芟翦(2)花枝。

    一枝残花落地,堂门外忽然传来声声稚子的嬉笑,接着便是两声侍婢的呼唤。

    “公子,小姐,慢着点儿……”

    孙氏回身望去,只见其儿子徐增寿正追逐刚满两岁的幼女徐妙蔷嬉闹而来,周嬷嬷带着丫鬟接踵而至。

    眼见这一双儿女跨进门槛便莺飞雀跃一般呼唤她,孙氏不甚欢喜。忙将手中花剪插进盆中,转身将那妙蔷抱进怀里。

    母女俩亲昵了有一阵子,孙氏方掉头朝周嬷嬷讯问道:“这会子过来,所为何事?”

    周嬷嬷顿首暗中措了言辞,支吾道:“回夫人……您那胞弟栾少爷来了……”

    孙氏乍闻这名子顿锁眉头,冷语问道:“那个不成器的东西!他来做甚?”

    周嬷嬷回说:“适才老身也曾代夫人问了这话,可他偏嚷嚷着说有要事须与您当面相谈。”

    孙氏将怀里的妙蔷交给了一旁的丫头,示意其携子女到一旁戏耍。侍其纷纷出了堂门,回应说:“你且去与他说我不在府上。”

    周嬷嬷一脸哭相,顿显万般委屈,“老身也是这般回的,却不料竟被他吐了满脸茶水……”

    孙氏打量了周嬷嬷,这才发现那嬷嬷鬓头还贴着两点茶梗,于是怒上眉心,一边捏着帕子拭着周嬷嬷发间的秽物,一边低声咒骂道:“我孙家怎么出了这么个骨头上附了淫蛊的轻贱货!”

    “哟,姐姐……大清早的您这是骂谁呢?也不怕污了自家喉咙。”

    那话打门外传来,阴阳莫辨,雌雄难分,隔着门槛竟也能闻出几分令人鸡皮疙瘩掉落一地的腥臊气。待主仆二人望去时,那人已踏进了堂门。

    来者竟是一小沙弥。只见他眉间三分妖桃色,颧上一点是非痣,袅袅婷婷僧者身,踷踷般般(3)风流势。说来,那人容貌倒不生疏——他便是两年前现身嵩山寺中,随灵隐寺住持来复和尚前去赴会的座下小僧智聪。

    见智聪近身,那周嬷嬷怯生生地勾住孙氏的臂弯。而孙氏则在其手上轻轻拍了两下,示意其毋庸担忧,并命其暂且回避。周嬷嬷得了令,忙不迭避让了出去。举步间,如似着了风寒一般抱着怀速速步出了堂外,行进中还时不时回头朝智聪瞥上两眼。见周氏那般模样,智聪朝她故弄出一副狐媚现形的妖态,媚笑中突然暴露出一丝阴邪之色,顿时惊得那周氏打了个冷战,毛悚悚,慌足乱步中险些栽了跟头。

    此状,引得智聪放声大笑。

    这一笑,也惹得孙氏劈头一通怒斥:“休得胡闹!没羞臊的冤孽。”

    这一骂,顿使智聪收了那般神形。正襟回首之间,竟又变换出一副身怀正经的尊容,只见他合掌朝孙氏故作恭敬,却又阴阳怪气地道了一声:“阿弥陀佛,小僧智聪给徐夫人问安……”

    孙氏一脸恼羞,而见他那副顽劣的嘴脸,无奈又强压了怒气,不得嗔中带怜地朝他脑门上戳了一指,泣语骂道:“想先父燕山侯当年何等豪杰,临了怎么就生出你这么个雌雄颠倒的龙阳(4)种!”旋足之间,已背朝他,眼睛却望向门外,“也不知你吃了哪路迷魂羹,放着好好的前程不要,竟因淫念那姓陆的僧人甘愿出家当和尚……每每想起此事都让我这做姐姐的愧对双亲,你教我他朝有何颜去面对孙家列祖列宗?”说到此处,孙氏已泣不成声,悲悲戚戚地将那智聪丢在了身后,自顾着步向了西佛堂对着菩萨落泪。

    这一哭,使那智聪心中渐生些许惭愧,可末了只听得他万般烦厌地唤了一声“姐姐”。

    “别叫我姐姐!你姐姐早随爹娘一起死了!”

    这一句顿使智聪无言以对,原地里沉吟了半晌,垂头步至孙氏背后泣语道:“姐姐,自打爹娘离世,您就是我在这世上唯一的亲人了。”

    “你的亲人只有那个让你神魂颠倒的陆师兄!”孙氏这话听起来冰冷而苛厉,可听上去,又似是在恨中夹杂几分痛惜。

    在智聪看来,这话本如千斤巨石,如斯之重,压得他身心难展,但抬头望了一眼那坛上的菩萨,万般煎熬也都化作了一脸释然和苦笑——这也是自他身入佛门以来唯一浅有成效的修行。

    偌大个山房陷入了深深的沉静。又过了半晌,终于再次响起了孙氏一声叹息。

    “说吧,今日寻我何事?”

    智聪凑上前去,道:“我来是有一事想要告知姐姐……”

    孙氏故作冰冷,道:“说。”

    “两日后,就是四月初八,乃是中宫每岁必庆的浴佛节……”

    孙氏神似恍然有悟,旋即反问:“那本是后宫皇族之事,与我有何相干?”

    智聪却面露喜色,道:“今日一早,我随师傅应皇后娘娘召见入宫,听闻今年佛庆大典将召当朝三公命妇觐见沐恩礼佛……”

    “哦?”孙氏顿显疑惑,不免一番揣度,“这事倒也算新鲜。依照我朝礼制,不是只有正旦、冬至及千秋这三节,才准外命妇出席吗?”

    “照例应是如此,可皇后娘娘说今岁这浴佛节不同往年。”

    “哦?……”

    “姐姐可曾听说这金陵城西天界寺中有位名叫宗泐的圣僧?”

    “此前曾有所耳闻。”

    “那法师与当今圣上交从甚密,近些年曾以‘历求佛法,护国安邦’之名两度西行求取真经,如今终于得成归京……因此皇上下诏说今岁浴佛节宫中将置迎经大典,以使天下皆知。”

    孙氏无心此事,却有一搭无一理地问:“当今世上竟还有这等人物?那和尚莫不是为了逢迎圣意,存心效法那大唐玄奘法师之行以谋求功名?”

    “姐姐有所不知,那高僧并非故弄玄虚,沽名钓誉之辈。其两度西行万里迢迢皆是只身前往,想来定是应怀虔诚之心。两年前,我随师傅于汉中曾得见过此人。”

    “比你那师傅如何?”

    “若论见识,必不在我师傅之下;若论修行,却远在其上。”话到此处,那智聪像是忽然想到了什么,于是顿时起了兴致,只见其笑呵呵地调侃道:“姐姐有所不知,我初见那师傅时,竟见他怀抱一个从半路捡拾的婴孩而来,在场者个个被他惊得不轻呢……”

    这话一出顿使孙氏一惊,当即讯问:“婴孩?是男是女?”

    “是个女婴,看样子刚过百日。”

    “女婴?……”孙氏暗中嘀咕到此,顿似被利器戳了心灶(5),当即两眼迸着凶光追问道:“那孩子现身何处?快说!”

    智聪着实被她惊了神魂,满目担忧地关切道:“姐姐,您这是……?”

    被他这一问,孙氏渐觉得自己失了仪态,于是努力收整了神色,故作平静说:“没事……想来,我已是两个孩儿的母亲,听不得哪家子女遗失的话儿……”

    “姐姐就是个菩萨心肠,难怪常招人家欺辱。不过姐姐所问之事,我也曾有所耳闻——据说那孩子是在一处唤作观音岩的地方捡来。”

    “观音岩?那是何处?”

    “在汉中城固县五郎关十余里外。”

    “五郎关?……”孙氏心中暗揣,“那不正是当年聂无羿等人前去设伏之地?……不会的,绝不会是那个孩子……绝不会。可恨聂无羿那个蠢货,至今仍不知死活,害得本夫人这两年惶惶不可终日。”她这般暗骂着,旋即又问,“可曾有人前去寻过那孩子?”

    “并未听说。”

    孙氏稍感慰藉,暗想“若那孩子是她的余孽,恰说明她已死了,否则怎会将那孩子弃于野岭之中?”她如此盘算,竟不由得脱口叹道,“倒是可惜了那婴孩了,到死都不会得知她爹娘是谁……”

    “姐姐不必杞人忧天,那孩子如今已有了人家。”

    “是何人家?”

    “是真宁的一个解元,名叫景清。”

    孙氏心中的石头渐渐着了地,于是点头道:“哦,是个山高皇帝远的地界儿,不过倒也教人安心了。”

    智聪倚着孙氏的胳膊打趣道:“我的菩萨姐姐,这下踏实了?那两日后的浴佛节?……”

    孙氏这才意识到因为那孩子,二人的话已绕得太远。于是,她立马又换作一副清心寡欲,与世无争的腔调道:“即便那浴佛节已拟定召请三公命妇列席,也是那大房夫人的荣耀,像我这八杆子勾不着的下妻也只当听听罢了。”

    智聪却显得异样兴奋,道:“后日大典由我师傅主持,今儿一早他便领了旨。回来路上,我暗中顾看了一眼‘典仪牒要’,上头的花名册分明纳了姐姐名讳。估计今明两日就该有懿旨临门了。”

    这般说法,顿使孙氏一阵愕然。只见她忽地转身,急不可耐地追问:“果真如此?你可曾看得仔细?”此话刚刚溜出舌尖,她瞬间自知有失矜持,便努力收了眉间那十分迫切,换作三分漠视。wap..OrG

    毕竟是一母同胞的亲姐弟,对于姐姐的性情,那智聪岂会有所不知?他更明白,此刻,下文之事若等她问而再答定是自讨没趣。于是,他故作幼时一般童真补了句锦上添花的话,“更让姐姐没想到的是其余三公府中入册的妻室都只是大房一人,唯独咱魏国公府不仅纳了那谢婆娘的名讳,更纳了姐姐您在上头。”

    “想来,许是顾看我们魏国公的声望吧?”

    “我看也不尽然。”

    “那你说为何?”

    “姐姐还不知?访遍整个金陵,哪个不知魏国公府上那谢夫人是个出了名的泼皮破落户?如今只怕这偌大个府邸中,能担得起‘魏国公夫人’这名头的女人,也只有您这位贤良淑德的好姐姐了……”

    听了这话,孙氏那脸虽还阴沉着,可心里早就美得花枝招展,春风得意。于是骂说:“做了和尚也改不了这油嘴滑舌的毛病。”

    “姐姐平日里少有出门,并不知那市井之中人言种种,此中对姐夫所纳那胡人女子之死更是多有非议,都说多半是那谢婆娘使人下的毒手……”

    “休得胡说!此事关系我魏国公府一门声望,岂可捕风捉影,妄加讹传?”

    “可是……”

    “没有可是!此事到此为止,如今你既已入了佛门,更须知六根之中这‘耳根’与‘舌根’先要干净——仅凭这一点,你那陆师兄就不会多瞧你一眼。若无他事就赶早回了吧!”

    那话顿如在智聪心头猛浇了一盆冷水,当即丢来一个“哼”字,随即跺脚转身,甩袖欲去。

    “回来!”

    “唤我做甚?”

    待那智聪驻足回头时,孙氏已从袖袋里掏出两张银票丢了过去,似冷非冷地说道:“拿着,以备不时之用。”

    不料那智聪接过银票打量了一眼,又朝她抛了回来,阴阳怪气地回道:“只怕接了这银票,小僧我又多了一根不净了……”

    孙氏反讽:“也难怪,出家人孑然一身,当年你连那燕山候世袭的富贵都舍得,如今又岂会在乎这区区一千两银子……”她言到中途,那智聪竟又一把将那银票抓了回去,哼声丢下一句“不要白不要”就掉头而去了。

    孙氏瞪着那般浮躁的背影渐渐远去,一通摇头叹息。转身步至佛坛前上了一柱香,双眼虽仰视着菩萨,心底却暗中吟叹:谁曾想流言滔滔汇成海,你随苦去我甘来……

    智聪的消息果然不虚,他刚走了不到半个时辰,太监朱福就携着马皇后的懿旨和一众宫婢到了府中。由于魏国公府宅邸形制庞大,且园林众多,府中这两房妻室又分居该府之北,东西两园,如需通禀尚需些时候。因此,管家徐棠差人奉了茶果,安排朱福等来使入了“籁爽风清堂”候着。

    而此刻,那谢氏正在赖嬷嬷和两个丫鬟的侍候下,于东园的牡丹仙苑内赏花。如斯时节,正是牡丹盛放的好时候。乍看庭院中,花团锦簇,彩练层叠。此中景致,作者词述《鹧鸪天》赞道:

    『绛纱笼玉(6)簇仙容,明光艳影无处同。

    何人衔来云霞种?幻将国色醉金陵。

    花满园,香满庭,临风照水一丛丛。

    若问荣华是哪般,且看锦秀九千重!』

    廊檐下,谢氏朝身旁的鹬儿手上的托盘里丢了一颗荔枝核,转头接过了赖嬷嬷递来的茶盏,仰面漱了口后,吐进了跪在面前的另一个丫鬟擎起的痰盂里。待赖嬷嬷收了杯子,命两个丫鬟退去,便见她从袖袋里抽出帕子拭了嘴角,全然一副“母仪天下”的做派。

    “这三月红(7)虽比不上妃子笑(8)那般可口,但能在这个时令尝上一口,倒也难得。”

    赖嬷嬷谄媚道:“夫人说的是——从那广州府到咱金陵少说也要三千里,就算快马也要跑上三五天呢。放眼偌大个金陵呀,能享得起这般口福之人也只有您了。单凭夫人这等贵气,恐是当年的杨玉环都要嫉得直跺脚呢。”她的手指向了玉栏下那丛名为“绛纱笼玉”的牡丹,又是一番吹捧,“您就好比这牡丹王,论贵气,天下第一,岂是那凡间花草可比?”言到此处,只见那婆子扯了半边袖子“咯咯咯”地谄笑起来。其间,一双绿豆眼还时不时隔空顾看谢氏反应。

    这等奉承话进了谢氏的耳朵立马凑了效,搔得她五脏六府里处处透着一股子得意,顷刻间笑得眉飞色舞,前仰后合。其间,还一个劲地朝那婆子笑骂道:“你这老油壶,怕是被人踩了肠子——连那谷道里都迸着油星儿……”

    这话听着纵然粗鄙不堪,但赖嬷嬷清楚得很,在谢氏口中,这等作践当是算是莫大的褒奖。

    此刻,若脑子倘且聪明就当立刻装疯卖傻,陪着眼前这个女人乐得个心肝俱敞,美她个里外翻花。因此,笑来笑去她已然笑成个泪人。

    二人这一番说笑,竟连那管家徐棠的到来也未曾觉察。

    “禀夫人,皇后娘娘差人来府上传旨了。”

    徐棠这话,绊得谢氏那笑声戛然而止。

    只见她尽力屏住鼻腔里那副声气,冷冷地瞟着徐棠的脑门问道:“所为何事?”

    “这……小的全然不知,那宫差一进门便催着小人来报。”

    谢氏皱着眉头思忖道:这会子老爷尚在北平,只剩府中两房女眷带着几个小儿,到这儿来传的什么旨?

    徐棠催促:“夫人?……”

    谢氏一脸的不耐烦:“好了,我知道了。你且去叫他们先候着,说我随后就到。”

    徐棠应了诺,转身退去。谢氏慵懒地将腕子搭在了赖嬷嬷手上,起身拉着慢悠悠的腔调说道:“扶我回去梳洗一下……”

    “是。”

    话说另一头。

    此时已近正午。籁爽风清堂内,朱福抻着脖子朝堂外望了一眼檐外的日头,眉头里拧着一丝急切。

    回目之间,只见管家徐棠引着孙氏迈着匆促的步子跨进了堂门。见了朱福,孙氏朝其施了礼,管家徐棠从中作了引荐。而那朱福端详着孙氏的装束和仪容却颇为诧异。

    却说她素布绢袜素布履,素布襦裙素布衣。素布绫带髻间绕,难辨素人之身乃是公侯妻。

    朝孙氏上下打量了半晌,朱福终于迟疑开口道:“普天皆知那魏国公声名何等显赫,这偌大个徐府又是何等豪门,却不知夫人为何这般装容?”

    孙氏纳头微微一笑,回道:“公公说笑了。妾身一介女流,平日在这府中深居浅出少见外人,无须那般贵气。况时逢那浴佛佳节将至,妾身理应清心斋戒,抱以赤诚之心祈求佛祖护佑我大明安泰,也愿我夫平安,全家和乐。竟不想这般模样被公公见笑了。”

    听得这番说辞,朱福连连点头,忙不迭拱手道:“哪里,哪里?夫人如此通达贤德,实让本监敬佩不已。”

    “公公谬赞了。素闻皇后娘娘虽身居后宫之首,尚处处恪守勤俭之道,时时自省母仪之风。有此师表,天下妇人岂有不效之理?”

    朱福再次点头,问道:“恕本监寡闻,夫人如此教养,不知出身哪家闺秀?”

    孙氏灿然一笑,回道:“那已故的龙虎上将军孙兴祖正是家父。”

    朱福惊诧道:“哎呀!原来是燕山侯世安公之女呀!不愧为名门之后,失敬失敬!”

    这“龙虎上将军孙兴祖”的名号果然响亮!此人早年本是朱元璋麾下一员得力战将,身居大明王朝开国功臣之列,与徐达、常遇春等人齐名天下。洪武三年北征蒙古,战死于三不敕川。其死后葬于北平,朱元璋曾亲赴北平祭奠,并下令追谥其为“燕山侯”。

    在后来的浅谈中,朱福得知这孙氏家中尚有一长兄,乃是现任武德卫指挥使“孙恪”,而其身下还另有两弟,大一点儿的名唤“孙栾”,年幼的名唤“孙升”。

    殊不知,话里话外,那孙氏的牙缝里还留了半分:除去那两个,自个儿与二弟孙栾——也就是那智聪和尚之母的身份亦如孙氏一样,只是个下妻。

    二人交谈已有些时候,朱福刚对随行的宫婢问过时辰,才听得门外传来一声飘忽的腔调:“今儿个不知是哪位公公前来宣旨啊?”

    那腔音还未散尽,就见谢氏在赖嬷嬷的搀扶和一众侍婢的随从下出现在门外。乍看那般阵容,朱福着实再吃一惊,若不是眼前还算清楚自个儿身在何处,说不准还当是撞见了皇后娘娘,稀里糊涂就跪在地上给她磕头问安呢。

    且说那谢氏,蹙金的霞帔肩上着,绣金的雀衫俱绫罗。象牙笏板腹前扣,疑似王母傍宫娥。

    在朱福看来,这般架式倒也罢了,十之八九还算符合一品命妇穿戴。倒是那头上的配物晃得朱福两眼模糊,一阵晕眩——此物正是先前燕王妃带来的那顶九龙四凤冠。

    但凡知礼多闻之人都清楚:普天之下,配得上那副冠冕之人只有一个,那便是当今皇后。除此之外,敢戴此冠的人须有两个异于常人之处:一者,脖子足够硬;二者,脑袋足够大。细瞧那脖子撑着那脑袋和冠冕倒也算坚挺,可若看那脑袋被那凤冠沉沉地扣到了眉头,似乎还欠了点个头。

    见谢氏进门,孙氏随即畏首似个受气的丫头似一般退至一旁。即便如此,还是招了谢氏的白眼。

    这一切,都被朱福看在了眼里,于是他鼓起腔膛拱起手,似笑非笑地打趣道:“本监原以为夫人家事缠身,应不会亲自来领旨了,未曾想夫人您竟是这般隆重相迎,倒也不枉本监候了这个把时辰,更不负皇后娘娘的圣恩哪……”

    朱福这言外之意,连三岁小儿都能听得明白,谢氏也不例外。可这类人最大的长处就在于耳听边鼓心不颤,眼见横刀腰不弯。

    见朱福双手拱了半晌,谢氏一脸满不在乎地回应:“公公免礼吧。想我家老爷乃是堂堂魏国公,为保大明江山长年戍边在外,身为这府中持家的女主人,总不能在礼术上辱了相公威名,也辱没了皇上所赐的封号不是?”

    朱福笑了,恭维道:“夫人说的是呀……这女人哪,说破了天就是男人的一张脸。遇事要是跌了份儿,做爷们儿的脸上也无光不是?”言语间,朱福的目光转向了孙氏,而孙氏则隔了三步外盯着二人的脚尖儿,静静地听着。

    谢氏见朱福这般逢迎,便也跟着他的眼睛瞟向了孙氏,冷嘲热讽道:“公公这话说的在理儿,尤其像咱这般长房夫人,总不能像那些小老婆生的下妻贱妾一般,有娘生没爷教的,尽在褃节儿上朝爷们儿脸上抹灰。”

    话说到这种地步,算是彻底被朱福绕了进去,谢氏骨子里那点东西也跟着被抖落无遗。孙氏心里透彻,敬而远之;朱福心中暗笑,连连附和;唯有谢氏心底没数,自鸣得意。

    “这天儿也不早了,娘娘还等着本监回去交差呢。二位夫人跪迎懿旨吧。”

    听朱福这一说,谢氏在赖嬷嬷的搀扶下,率众侍婢们纷纷跪等宣旨,孙氏则孤零零跪在了一头。

    “魏国公府谢、孙两位夫人听旨——后日四月初八,乃我大明一年一度之浴佛盛典。本宫欲备素斋,宴邀二位夫人入宫陪同本宫礼佛,以祝祷我大明江山海宴河清,君臣寿运恒昌。钦此……”朱福宣到此处,将懿旨递向谢氏,嘴里自然拉起腔来,“调夫人,接旨吧。”

    谢氏叩首道:“谢皇后娘娘恩泽。”随即伸手接了懿旨。

    还未等她起身,朱福便开口道:“本监公务在身,不便久留。望夫人早做准备,后日卯时整,宫中车驾将到府迎接二位夫人入宫。”说着,他转身欲向外走去。然而,刚探出一只脚去,竟又收了回来。头也不回地抛下一句,“对了夫人,您这冠冕倒很别致,后日入宫定然会光彩照人……”

    朱福说完,自朝旁边的孙氏看了一眼,随即便笑吟吟地跨出门而去了。

    待赖嬷嬷看时,发现谢氏头上那凤冠,早已因刚刚那一番叩拜而倾到了一边。那婆子看在眼里,却未作言语,自顾着扶起她步至前方的椅子上落了座。

    谢氏坐定,抬头似有话说,却发现孙氏不知何时离去的,便望着堂门外,朝赖嬷嬷吩咐:“你去瞧瞧,那贱人是不是追着那没根儿的家伙去了?”

    “是。”

    ……

    话说这会儿朱福已跟着徐棠的引领,行到了籁爽风清堂东园的一株老桂下,正欲朝府门方向转弯时竟被孙氏远远地唤住了。待行至朱福面前,孙氏将徐棠支开后,从腕上撸下一只玉镯生生塞进了朱福手中。

    朱福顾看一眼玉镯,知是个宝贝。立马又望着孙氏一脸不解地问道:“夫人,您这是?……”

    孙氏一脸愁容,苦苦说道:“公公切莫误会。妾身有一事相求,还望公公成全。”

    “夫人但说无妨。”

    “还望公公回去后代妾身向娘娘通禀一声,就说妾身近来身染风寒不宜入宫……”

    朱福诧异道:“这……瞧您这身子不是好好的吗?为何?……”

    孙氏眉心里深锁的满是无奈的愁容和无助的渴求,吞吐了半天却欲言又止。而那朱福却渐渐看出了其中的隐情,问道:“夫人该不会是怕你们那大夫人?……”

    这一句惹得孙氏眼含泪光,好似梨花带雨,模样堪怜。只闻她又支吾了片刻,低声泣语哀求道:“妾身也是没法子……还望公公成全。”

    朱福看得目露怒色,听得心生愤慨,又气又怜地说道:“想不到堂堂魏国公府上,竟也会有这等泼妇当道!真是没王法了!可是话说回来,这毕竟是皇后娘娘的旨意,你说是身体抱恙,今儿随行的奴才们都看得真真的。娘娘素日里心细着呢,若是她老人家问起来,只怕本监也要为此担责的……依我看你且奉旨行事,那婆娘能把你怎么着啊?”

    “公公,妾身平生从不求人。今日之请,实属不得已而为之。求您务必帮忙通容……”孙氏之态,已如一只受伤的兔子,看得朱福心都快碎了。

    孙氏再作央求:“公公……”

    朱福忙应:“好吧,这事我会看着办的。可是您也得做两手准备,万一娘娘不信,执意要你入宫,本监也就没法子了。”

    “谢公公。”孙氏故作感恩戴德,转而又朝院内望了一眼,见是赖婆子已打后头来了,便故作慌乱,“有人来了,公公不便久留,妾身就此别过了。”说完,孙氏便如同惊蝉一般迈着细碎的步子离开了。

    朱福立在原地,看看那般凄楚的背影,再瞧瞧手中的玉镯,真是怒怜交织,恨喜交加,那一股子道不明的力量,顶得他不由自主地朝西堂那头啐了一口,骂道:“呸!什么玩意儿!不知死活的东西。”

    籁爽风清堂内。

    谢氏刚饮了一口茶水,那赖嬷嬷就忙不迭地进来报告说:“夫人,那贱货果真追着朱内侍去了。”

    “他去做甚?”

    “像是在求公公帮她向娘娘回禀,说她有恙在身,明日不便入宫……”

    谢氏一声冷笑,说道:“还算她有点儿自知之明……”

    这真是:

    『都闻山墙暴雨声,

    无视檐头滴水轻。

    他朝断瓦残垣处,

    才见吹灰捻指功!』朱王孙的大明王朝妙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