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妻为大都督在线阅读 - 第七八零章 是她?

第七八零章 是她?

    待崔文卿对富弼说出以上的构思后,富弼的心情是激动的。

    若非现在崔文卿还检校着北地四州安抚使之职,说不定富弼会立即拉着他返回洛阳。

    但现在北地四州的事情还没有顺利完结,崔文卿自然不可能离开,于是乎富弼也只能与他依依惜别,先一步返回了洛阳。

    而在这几天,一个好消息也从洛阳传来。

    今年科举终于在秋日放榜了。

    状元郎乃是崔文卿的熟人蔡确,实乃令不少人大感吃惊,都想不到这个平日里在国子监并不算特别拔尖的士子,居然能够一举摘下状元桂冠。

    而让崔文卿无比欣慰的是,高能这厮也顺利高中了进士。

    虽然只位列二甲之中,然好歹也算有了功名,假以时日稍加锻炼,安知他不能一鸣惊人?

    带着对高能的认可与信赖,崔文卿专门去信给老师王安石,请求他帮高能谋取一个好的职位。

    在崔文卿眼中,高能强于理论,弱于实践,用句不好听的话,那就是一个不谙世事的书呆子,故此他请王安石相助,将高能调去了一个长袖善舞的衙门。

    王安石明白崔文卿的意思,直接让守官之后的高能去了鸿胪寺,成为了负责接待各地使臣的行人。

    行人之职相当于后世的外交官,虽则为鸿胪寺中较低的官员,然因经常在外接人待物,一来油水极多,二来擅长交际,对于高能来说自是不错的选择。

    待到诸事忙碌完毕,时间已经进入了八月中旬,呼啸而过的秋风不仅带来了一丝寒意,更带飞了黄叶飘落无数。

    快到八月十五时,崔文卿给折昭去信,相请她返回府中团聚过节。

    谁知振武军新军队列训练正忙,折昭却是无法离开,故此今年中秋节,崔文卿也只能一个人过了。

    然好在有苏轼等人相陪,倒也不会寂寞。

    况且苏轼可是在中秋节写出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无双才子,如此雅人相伴,实乃中秋妙事,也不知道苏轼今年可会有文章传世,若能见证一二,实乃有幸三生。

    正待崔文卿期待满满的时候,苏轼兴冲冲的跑来了。

    “文卿兄,你可有听说府州将于八月十五日在黄河河畔举行中秋诗词雅集的事情?河东路的许多知名才士都会应邀参加。”

    面对着苏轼一番言语,崔文卿却显得非常淡然,笑道:“自是知道,府州刺史姜太东还专门派人为我送来了请柬,然我嫌麻烦,就推掉了。”

    “什么,推掉了?”苏轼顿将眼睛睁得老大,显然有些不可思议。

    崔文卿脸上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是啊,你难道忘记了去年我们也是参加府州所举行的劳什子诗词雅集,与司马唐大起争执的事情,要我看啊这些吟诗作赋有够无聊的,不参加也罢!”

    苏轼苦笑道:“文卿兄,若是平时你这么想倒是没错,然今年的诗词雅集可是不简单!”

    “有何不简单之处?”崔文卿口气依旧是淡淡的。

    “呵呵,据说今年府州刺史府专程邀请到了太原青楼的一位绝色丽人代为都知,主持风雅之事,故此很不简单。”

    “都知?”

    “对,”苏轼点点头,了然于胸的解释道,“在我大齐,青楼女子共分为三等,是按接客的对象不同而论的:上等青楼女子以接待达官贵族、名人雅士为主,当然,这种女子乃凤毛麟角,是比较少有的存在;中等的则投向富商巨贾、中小官吏的怀抱,属于有钱才能一亲芳泽之女子;而下等的则无论行业身份,只要肯出钱,一律笑脸相迎,这种青楼女子是为主流。而这上等里面还有上等,那就是所谓的“都知”了。”

    崔文卿哈哈笑道:“苏兄啊,我记得你上次在洛阳城可是说过,还说什么洛阳城内能够称得上都知者,只有颜卿之,以及……嗯,还有两个叫什么来着?”

    苏轼正容言道:“还有两女分别名为薛楚儿和陈令倾。”

    在崔文卿的认识当中,苏轼口中的都知只怕与后世的那些当红歌星差不多,想了想终于有了些许兴趣,笑问道:“你的意思是,太原城也出现了一位都知,且这次专程赶到府州来主持中秋雅集?”

    “对。”苏轼轻轻颔首,“此女姓吴,据说乃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因父亲犯错渎职,被免官之后家道中落郁郁而终,此女至孝,为求埋葬父亲,才卖身葬父沦入风尘,然不过短短两个月,就在太原城声名鹤起,被誉为了河东路第一都知,引来了无数才子名士,王孙贵胄追捧,也不知道这次姜太东花费了多少工夫,才将她请来,消息一传出,已经在府州引起了哄动。”

    对于苏轼之话,崔文卿几乎都没有听进去,他的所有注意力已经被苏轼所言姓吴的那句话吸引了。

    也不知为何,他突然想起了不久之前返回府州的路途上,所遇到了那位吴姓女子。

    佳人容貌倾国,浅笑莞尔,虽然只是短短一瞥,然也给崔文卿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

    “我擦!不会这么巧吧?”崔文卿顿时想到了一个可能,登时就爆了一句粗口。

    “怎么?难道有什么不对?”苏轼登时不解。

    崔文卿哭笑不得的言道:“苏兄,你可记得上次返回府州,咱们路见不平帮人推车,我给你说过那女子生得很漂亮的事情。”

    苏轼恍然记起,点头道:“当然记得,而且你还告诉我那女子颜值乃是和折昭一个级别的。”

    “是啊!”崔文卿猛然一拍大腿,“你说说看,此女是否就是你所言的那个吴都知?”

    苏轼略作思忖,揣测笑言:“如此所来,倒是有可能了,文卿兄,面对如此佳人,难道你就不怦然心动么?”

    闻言,崔文卿义正言辞的拒绝道:“在下乃正人君子,加之又是有妻室之人,岂能沉迷于烟花女子之中?!”

    面对崔文卿的此番言论,苏轼登时就露出了鄙夷之色。

    然紧接着,崔文卿一揽他的肩头,话锋顿时为之一转,笑嘻嘻言道:“不过偶尔陪你去去也算是情理当中,好吧,这次我就勉为其难与你同路去看看了。”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苏轼为之气结,想到一个问题询问道:“然你毕竟已经拒绝了姜太东,如何好意思再去?”

    崔文卿很快就想到了一个办法:“若是受姜太东邀请前去,只怕你我又要成为贵宾,哪有什么意思?苏兄,敢否与我崔文卿一道组成诗社,咱们隐姓埋名去这个中秋雅集闯一闯,看能否凭借才能闻名,而非自己的官职。”

    如此建议,顿让苏轼双眸为之一亮,拍案叫绝道:“好建议,那就这么决定,我们隐姓埋名参加中秋雅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