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玩明在线阅读 - 第342章 纵横捭阖(上)

第342章 纵横捭阖(上)

    既然议会已经通过了对倭军自卫反击的议案,驻辽东的北平军就开始更大规模的调动,而海军也在朝鲜沿海一带集结,这一台高速的战争机器已经运转起來,而入辽劫掠的倭军还处在短时间的狂欢之中,并不知道一架绞肉机已经靠近。

    二月中,四万骑兵汇聚辽阳城,大批军需军火也一并运到,军队在赵全节的带领下,兵分四路,缓缓地向东推进。而朝鲜沿岸,由李国保带领的一万精锐步兵由海军负责运送,已经集结在了鸭绿江以南地方,准备好了登陆作战。

    三月初,辽东大部分地区雪化,而朝鲜境内更是进入了春季节。天时转而对北平军有利,李国保自然不会多等,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就带队潜伏上岸,准备抄倭军的后路。

    而这个时候,入辽的倭军已经有四万人以上,占去在朝倭军总数的三分之一,鸭绿江沿线驻守的倭军反倒是只有两万人不到,防线何其薄弱,而李国保的战斗任务,就是在海军的配合下,把这两万倭军打垮。

    而赵全节的作战任务,则是围歼入辽的那四万倭军。赵全节手上也只有四万人马,四万对四万,看起來沒有优势,实际上北平军的兵力集中,而倭军的兵力分散,总得说了,北平军战有很大的优势。

    而且北平军大部是骑兵,倭军是步兵,机动性远远比不上北平军,真打起來,倭军肯定会被分割包围,然后各个击破。再加上北平军是主场作战,占有地利,倭军更得陷入被动挨打之境,所以,这一场战争还未开打,北平军就稳占赢面。

    当然,北平军能占这般大的赢面,也是先期筹谋得当,用海上封锁断掉倭军补给,再用“粮食”來引诱倭军入辽,最后用“撤兵”來引倭军深入,使得倭军陷入到一个无形而且巨大的包围圈之中。

    “赵司令,这是倭军的大致分布图。”一个大沙盘上,显示着辽东的地形图,上面插有很多小白旗,一面小白旗就代表一支倭军,从白旗的分布上看,这些倭军呈海浪形向辽阳方向逼近,而且看起來隐隐有合兵围攻辽阳之意。

    倭军摆出如此阵势,看样子真把北平军当成纸老虎了。而辽阳是辽东的工业重镇,倭军來辽阳,肯定是想一举攻占辽阳,再一举西进,攻占整个辽东,甚至于取道山海关南下,进攻北平。

    倭军想要通过鲸吐蚕食來扩张领土,不过赵全节很快就会用一场场大败的惨痛教训來告诉他们:醒醒吧,别做白日梦了。

    这不,赵全节用一根长棒在沙盘上划了三道,把倭军分成四份,对身边的部将道:“你们各带一万人马,各向这些方向进兵,要速战速决,我要你们五天之内最少歼灭敌军先头部队,一举把倭军打懵掉,再跟进追击,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快准狠。”

    “敌军战线拉得这么长,正适合各个击破,我军必胜无疑。”四名部将道。

    “现在让军队好好休息,凌晨时分出城,这一次要打闪击战,军队要连续快速穿插进击,所以不能带太多的补给,你们要做好将士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做好吃苦的准备。”

    “明白,这种强度的战争,算不了什么。”

    “好吧,都下去准备吧。”赵全节一挥手,部将就告辞退下,其实,他自己也想亲自领兵上阵的,不过万磊早就跟他说了,他作为一军主将,能不上阵尽量不上阵,免得出现意外,毕竟倭军是出了名的二愣子,打起仗來不要命。

    一切准备就绪,三月初五夜,战争开始,西线的赵全节部分兵突击,东线的李国保部也在海军战船的配合下,闪电般突袭位于鸭绿江边的倭军防线,而海军主力,也分成数部,在朝鲜沿岸,特别是汉阳一带进行狂轰烂炸...

    北平军分兵多路,全面反击,波斯义将的书案上,很快就被各种战报堆满,特别是北平军海军沿汉江逆流而上进攻汉阳,这更是如一把尖刀一把刺入他的心腹之中,他急向各地拉救兵,各地却都自顾不暇,朝鲜的战局顿时就乱成一团乱麻。

    北平军大规模向辽东调兵谴将,自然逃不过明朝的眼睛,而万磊也沒想过要遮掩什么,战争一开打,他就让出版社发了一篇社评,公开倭军罪恶,强烈谴责倭军无信无义贪得无厌,并声明要替天行道,不灭尽倭军誓不还师。

    北平军与倭军开战的消息一传回到金陵,明朝廷兴奋了,建文帝更是高兴得跳起來,忙召集谋臣入宫,商议是否趁机进攻北平军。

    其实,自从去年朝贼之乱后,明朝就在山东集结了重兵,有三十万之多,再加上陕西山西河南等地的驻军,合起來也有五十万。当然,这五十万兵力并不足以让朝廷这么快就恢复自信,真正让朝廷自信无比的,是火炮,那些新铸的几十门火炮。

    特别是刚刚结束的围剿朝贼的战争中,明军装备的火炮就显露出其威力,几十门大铁炮一字排开,攻城简直就如同砸豆腐,就算是砖砌的城墙,几天的功夫也能轰塌,这也就是说,那坚固的北平城已经挡不住明军的进攻了。

    而且明朝廷也知道,北平军主力不是北驻蒙古高原,就是西进辽东,北平行省境内最多只有几万防军,用几十万去攻几万,也不用什么计略,用人海战术也能把这几万人给堆死。

    不管是从兵力上看,还是从装备上看,明军都占尽优势,所以,建文帝主张马上对北平军用兵,他的口谕也得到齐泰黄子澄以及谷王秦王等文武两线官员的支持,反倒是方孝孺提出反对,反对的理由是朝廷刚与北平军签订和议,背信弃义,非天朝上国所当为。

    不过,方孝孺的建议沒几个人愿意听,一翻廷议之后,明朝廷上下达成共识:撕毁和议,趁北平军与倭军激战之际,出兵“收复”北平!明朝廷廷议一定,明军这一台巨大的战争机器也运转起來了,一场全面的大战开始。

    然而,明朝廷虽然只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却沒看到自己的劣势,明军虽然兵多炮也利,但是有一个致命的软肋,一个足够让明军全线崩溃的软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