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穿成克夫小夫郎在线阅读 - 穿成克夫小夫郎 第246节

穿成克夫小夫郎 第246节

    他的妹妹是娘娘,秦家自是跟着圣上的——

    “我家越越做买卖,常说大事抓了,小事放过,水至清则无鱼,过好自己日子就是。”

    秦珏听了眉头一动,觉得齐清越知道他愁什么,但好似又说的不是一回事。

    也没多问,此事问不了的。

    十七日,开朝。

    同日,小院早早收拾好了行李,岑越托人将钥匙送到了牙行,六辆车马,顶着风,回乡。

    “王爷,齐少扉一家收拾行李今日回去。”下属来报,询问:“是否要拦着些?”

    摄政王沉吟了下,说:“不了,今日早朝结束,便散布消息,齐少扉无官可做,心灰意冷落魄回乡种田。”

    “是。”

    此子胆子太小了。摄政王心想,不过也不碍事,“那个李举人接到了吗?”

    “王爷已经接到了,按脚程,再过五日便可到盛都。”

    摄政王点点头,“先关着此人,不急,再放放消息,多热闹热闹。”

    “是。”

    李举人便是当年跟杨淙在假山洞的举人,他本来家贫,学问一般般,不然也不会捧杨淙臭脚,临考前几个月又撞见了杀人案,吓得肝胆俱裂,差点能病死,自是没发挥好,落榜了。

    之后杨淙送人离开,给包了一百两银子。

    再之后杨淙做了季太傅的女婿,还给此人写过信,送过银子——

    杨淙那会也胆小,怕李举人告发,因此写的书信都透漏了些,还有银子,自然银子李举人早花完了,不过‘认证物证’摄政王都能给备齐。

    还有一点,杨淙做官几年后,胆子大了,便懊恼以前给李举人去的信,留了把柄,便又写了信,光看信内容就是一位好心人,想拉拔昔日同窗举人,邀李举人上京,给安排个小官。

    这是想放眼皮子底下看着,再敲打敲打,彻底栓到一条绳上。

    可惜,现如今是杨淙胆大包天,盛都的官想安排便安排的证据了。

    作者有话要说:

    齐少扉日记68:回乡了回乡了,要做齐草莓了,开心呀!

    第125章 北安伯125

    还未出一月,天还是寒的,早上赶路时顶着寒风。

    圆月下个月才满打满算两岁,这么小的孩子,刘妈妈听郎君说这日早上回,是怔愣错愕了好久,半晌找不出话来。

    岑越以为刘妈妈会问的时候,只看刘妈妈点了点头,说:“那得给车厢里头加厚一些粗布,小少爷年纪小,这会赶路回去天冷,怕吹着寒风。”

    “是,那劳烦刘妈妈了。”岑越点了头。

    此次提早回去,临时决定的,因此很是仓促。十六日阿扉去秦府的时候,刚一走,岑越便交代家里收拾行囊,在小院住了小半年,东西自然添了不少,主要是家里有孩子,他们能凑合勉强,可孩子不行。

    “宝宝椅和床就不带了,看看附近有人要吗?”岑越说。

    刘妈妈忙说:“巷子里有一家,她孙子比小少爷大半岁,应当是用得着,我去问问。”走了没两步,又折了回来说:“我明日再说吧。”

    小院关起门来收拾行李。

    幸好是过年,五个车夫都没跑活,收到郎君要回消息,当即是收拾铺盖卷衣服被褥,连带着搬家拌行囊,人多,收拾起来很快。

    晌午饭吃的简单。

    青丝有些心不在焉,到午饭结束,便去找郎君,“郎君,要回了,我能不能去一趟徐家?”

    “去吧。”岑越一想就知,他家在这儿住着,后来买牛乳就是青丝天天去,跟着徐庆妹子认识,是交心几分,算是朋友了,这会走的匆忙,青丝想去道别也是正常。

    “让车夫送你。”

    青丝应了声,先是收拾完灶屋,她要走,小菊也想去,青丝便带着小菊一道去了徐庆家,车上,青丝跟小菊说:“一会到了,咱们要走的事别说。”

    “不说吗?”小菊问完,若有所思也点了点头,“青丝姐我知道了。”

    郎君走的匆忙,街边上都传了些话,她们买菜时听见了,刘妈妈只是不想去深想,也不爱往那传闻上琢磨——三少爷真做不了官了?

    青丝小菊虽是丫头,只浅浅学了几个字,也不懂什么党派之争,可此时也察觉到几分不对了,她们做仆从的,跟主子一条心,嘴要严。

    因此青丝到了徐庆家后,还是照旧买牛乳,买了一壶,跟着徐庆妹妹慧娘说了会话,临别时,青丝笑说:“你啊,别发愁老想着过去了,往前看,日子都是过出来的。”

    “我们走了,别送了,天冷快进屋吧。”

    徐慧就拉着侄儿手进院子。青丝笑了笑,跟着小菊上了马车。

    十七日时,小院就腾了个干净,该送的送,该处理的处理,不过半个时辰,一家人上了车,关了院门,走的干净。

    巷子里才惊觉一般,探花郎一家搬走了。

    六辆车出了盛都,没走多远,盛都就流出传闻来——探花郎怕有危险,连夜拖家带口离开返乡了。

    “真的假的?”

    “千真万确。”这人说的斩钉截铁,“我听人说,早上进城的时候,探花郎一家出城,被拦下盘问了下,探花郎的样貌风采,打马游街才过去几天?都看见了。”

    “今日圣上才开朝,怎么就今日走了?”

    有人就压低了声,说:“探花郎儿子才一岁多,这么小的娃娃,天气寒冷,探花郎家在北方,赶车都要一个月,你说说要不是迫于无奈,咋走的这么急?”

    “你是说,怕人害他儿子和夫郎?”

    “现在民间传的沸沸扬扬,探花郎先前不低头,可保不齐有人捏了他软处,这爹娘爷爷都死了,痴傻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病好了,得了个儿子,二十六七年岁,是你,你说害不害怕。”

    “也是,他……敢在殿试上,皇帝面前威胁探花郎,要是年后事情闹出来了,可不得拿着探花郎家里人开刀。”

    “听你们这么说,那探花郎命可真苦。”

    “可不是嘛,实打实的苦水泡出来的,你说说那般聪慧的人,结果咋就命是这样的……”

    “我说还是欺人太甚了,害死书童就算了,还毁了人家前程,这会还想害人孩子夫郎。”

    “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没成想季家是这样的豺狼虎豹之家,黑心窝的。”

    “要我说探花郎还是傻了些,当时该低头的,就是书童死了,回头做了官,在报仇。”

    “你懂个屁,我听闻啊,季广恩女婿大逆不道说了些混账话,被那时候十三岁的探花郎撞破了,季广恩女婿是想杀探花郎的,书童和探花郎都掉下去了,一个死一个傻,后来大家想必都知道了,探花郎爹娘爷爷全死了……”

    “这话可不敢说!”

    “我也是听来的……不敢说不敢说。”这人说完便面色害怕,不说了。

    可架不住其他人被勾起了好奇心,有人压低了声问:“季广恩女婿说什么了?”

    “我想也是,要是真眼红神童,咋就杀人了。”

    “对对对,这么一说,那就对了,肯定是说了什么被听了去才杀人灭口。”

    “不然一个举人老爷,大好前程不要,杀人?”

    众人顺着这思路,是越想越觉得对啊,就算是眼红谁,可季广恩女婿那会也是举人,再不济也比他们平头老百姓强,可在盛都杀人,还是杀的同为举人的探花郎书童。这不不对劲。

    “肯定说了不敢让人知晓的。”

    “大逆不道的话……你们说是什么?”

    “季广恩女婿敢说,背后有圣上撑腰,咱们有什么?还敢问敢说,你不要命了?”

    众人一时被吓得不敢再说,只是各自肚子里想,什么五花八门稀奇的都有,且全都是往皇家那边编排的——要是季广恩女婿说寻常话,就是说他老子爷爷娶小妾,这也不必杀人啊。

    那自然是说了皇家那些事,不会是——?

    民间流传,说皇帝生不出孩子来,还是说太后和摄政王的事?莫不是真的了?可年岁也不对的,摄政王今年才三十一二,太后都四十了,自然先前有人说,太后驻颜有术,不然为何摄政王迟迟不娶妻呢?

    十七日开朝,今日真是圣上早朝,摄政王抱病未去——

    “看来摄政王真的还政与圣上了。”

    “不管这些,去年恩科那些进士,各自何去处?”

    “你是想说探花郎可又得了官做?”

    其实这问题已经不需要问了,明眼人都知道的事,探花郎要真是得了官位,为何不在盛都,早早离开?这事传了这么久,起初没人信,后来琼楼宴一出,消息又泄露出来,说的有鼻子有眼的。

    这季广恩真是可恶啊。

    “这我哪知道,再等等,打听打听。”

    寻常百姓哪里知道这么深,要等消息出来得在等几日,总能听到风声的。恩科进士得了官,尤其是一甲前三,肯定是留盛都进翰林的,那是要贴告示,告知六部各个衙门,不然底下人不认识,办起职来有冲突。自然之后记不清,但有官服有腰牌的。

    十七日时,随着探花郎一家急匆匆回乡,民间流传的季太傅女婿杀人案、季太傅颠倒黑白仗势欺人探花郎等传闻,已经坐实了八九分,更是牵出季太傅女婿当年大逆不道言论苗头,只不过只露了一丁点,便不敢再说。

    埋下了这个种子。

    此事说了两日,十九日时,民间声更大了,因为打听到了——

    新晋的状元、榜眼都进了翰林,就是三甲的同进士们,这个数目最多,挂在吏部排队,等分派调任。

    总之没有探花郎的音信。

    “连同进士们都留在盛都等调任函,怎么就……唉。”

    “可怜喏。”

    “探花郎就这么一走了之?这也太憋闷了。”

    “不然如何?探花郎告御状,殿试的时候都没成,反倒丢了状元爷的位置,还不能做官了,季广恩只手遮天,黑的说成白的,现在哪位大人还敢管探花郎的事?替探花郎主持公道?”

    理是这么个道理,只是众人将心比心,若是他的孩子,明明有神童才学,却接连被害,被打压被迫害,只能灰溜溜的逃走,这也太憋闷委屈了。

    “要是不走,留在盛都等着被季广恩害了全家吗。”

    “爹娘爷爷都去了,连着还要害死孩子吗。”

    “唉,惨啊,老天爷看看啊,怎么就没人管呢。”

    “谁敢跟圣上作对?”

    有人便想,“要是求助摄政王,兴许是——成的吧?我记得先前圣上年幼时,差点逼死一位官大人,也是摄政王救了人,让返乡回去的。”

    这般想,摄政王人还是好。

    有人冷哼,“摄政王?先前都说摄政王野心大,不把圣上当回事,传的有鼻子有眼的,现如今恩科开了,今年上朝摄政王不去,把权还了回去,这会拿什么给探花郎伸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