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在线阅读 -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第137节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第137节

    “哎呦,这么多牛群,瞧着还全是上好的壮牛……”

    “哎!我瞧着这些牛怎的有些许不同啊?”

    “您可真是好眼力!”孙掌柜先笑着夸赞对方一句,再一脸得意的说道:“我们这次的牛群,那可是跟西南夷人购买来的!”

    “西南那边的夷人养殖的啊?”

    “难怪呢,我瞧着就是不像西北柏州、平州那边的品种……”

    也并非是说西北平州那边的牛不好,只是在时下,西北那边的胡人更占据优势的是在马匹上。而西南那边,则是在耕牛上。

    于是等到第二天,得知了消息,又迫切有耕牛需求的百姓,一大早就往北市这边的牲畜市场跑来了。

    “大家莫急,莫急!都有呢,都有呢!”不多久后,孙家商行就被这一大群百姓蜂拥跑来购买耕牛的场景给惊到了。

    他们这店门是跟随城门开设的时间来的,算是比较早的了,结果未曾料到,这才刚开门就迎来了这么多想要购买耕牛的人。

    好在的是,孙家商行人多,又是经常做买卖的。很快商行里的人便一个个扬起了笑脸,热情的招待起大家来。

    松州的百姓也展现出了惊人的购买力。

    孙家商行做的也是两头的利润,他们把松州的丝绸棉布等运输到云州,跟夷人交换时赚取一道利润,再将跟夷人交换回来的耕牛运输到松州,又能赚取一道利润。

    因此,为了提高竞争力,孙家商行的单面的利润会相对控制一些。

    但孙家商行再怎么控制,在时下,一头耕牛的价钱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也绝对不会是一件便宜的东西。

    像孙氏商行这一次一共还运输了接近四百头的耕牛,然后只是这一上午的时间,就被卖掉了大半数。

    就这还是因为他们今日才开始做售卖,不少松州百姓还尚未能及时收到消息。

    说起来,这几年松州的百姓单是不用再帮官府运输粮食,使得他们每年光是这部分就能节省出不少的物力和财力。

    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区别,一方面是朝廷制度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吏治的腐败。

    对于百姓来说,肯定是税收缴纳的越少越好,可是对于官府来说,肯定是想要税收征缴的越多越好。

    而时下一些地方官府为了完成朝廷下发的税收任务,让自己的政绩能更好看,有助于升迁。就使得征税的官府,和缴税的百姓,一直都处于互相对立的两极。

    直到韩彻改革漕运,运输这一块不再需要当地官府来负责后,自然也就化解了松州这种河道附近百姓和当地官府的很大一部分对立面。

    同时,少了每年都要给官府进行水道运输所带来的伤亡,河道附近的百姓也能得以休养生息。

    税源群体得以滋养,就使得户口人数开始增多,赋税征缴范围也就变广,税收自然也就能跟着变多。

    于是地方官府税收有了很大的增长,政绩这块提升显着,各地方官员也就自然不会想尽法子一定要从百姓身上盘剥。

    再加上朝廷还采纳了韩彻的好几项经济政策,实施后让各地的货物也能得以在市场上快速流通起来。

    如此一来,朝廷和地方官府都得以获利,百姓也赚取到了银钱不说,物价这块还比过去来得更为稳定和便宜。

    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这几年各地的百姓生活也就都普遍要比以往富足了起来。

    百姓手里有了钱,松州还又原本就是江南最为富足的府州。那么对于耕牛这种必要的劳作工具,当地百姓自然也就舍得花银钱去购置了。

    待到第二日一早,在消息传播的越来越广后,孙家商行也又迎来了一波购买高/潮。

    “卖没了?一头都没有了吗?”有那下午才能赶到的,瞧见的便只有那已经是空荡荡的牛栏了。

    “抱歉抱歉,确实是一头都没有了。”孙家商行的伙计好声好气的赔不是。

    孙家商行的人其实也被松州百姓这次的消费能力所震撼到了,一头耕牛平均价钱也接近五两银了,结果近四百头的耕牛,以不到两天的时间,竟就被卖完了!

    但仔细往深处一想,又觉得合该就是这样。

    松州百姓手里有余钱,耕牛也是地里劳作的必要辅助生产数据,因着过去替官府运输,百姓也实在是缺牛严重。

    所以这耕牛的生意虽然现在瞧着是特别的火爆,但等松州这边的市场需求被满足后,销售量也就会开始跟着大跳水了。

    不过孙家商行也不急,即便将来松州的市场趋于满足,生意恢复平淡。可据他们所知晓的,朝廷辖下缺乏耕牛的府州还很多。

    一想到其他府州或将也出现今日松州这般火爆售卖耕牛的场景,孙家商行的家主就忍不住心头火热了起来……

    第171章

    适应

    尽管已经开春,但京城的早上仍旧天亮的有些晚。

    韩老三如以往一般,驾着马车将韩彻送至皇城宫门外时,天色依旧是黑漆漆的一片。哪怕是打着灯笼,也只能瞧见附近的一些人的大致轮廓。

    韩彻从马车里下来时,迎面就是一股春寒袭来。

    他忍不住收拢了一下衣服,然后低声对韩老三说道:“一会你回去后,买多些羊肉回来,咱们晚上喝点热乎乎的羊肉汤。”

    “好勒。”韩老三应下了。

    这时候,周围也已经站着不少的朝臣了,周边时不时还能传来官员们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的说话声。

    也不知道他们哪来那么好的视力,几乎是韩彻刚交代完韩老三,马上就有一些朝臣过来跟韩彻打招呼了。

    韩彻连忙收拾好仪态,对大家打招呼回去。

    在韩彻跟这些官员们打招呼的同时,韩老三也赶紧驾着马车离去了,好把位置空出来,免得接下来送其他朝臣来上朝的马车出现无处停放或造成拥堵。

    古代做官可和现代上班不同。

    现代上班,迟到受点处罚就处罚,最差的结果也不过是换份工作。

    但在这里,官员若无特赦,一旦迟到是会被监察御史登记的,轻则记过,重则还要被弹劾问罪,甚至是褫夺官职。

    今日的朝会也一如以往。

    在叩拜完皇帝后,只少少的几位朝臣站出来呈禀了一些政务。

    不多久,皇帝便宣布今日早朝散去。

    韩彻开始往政事堂走去。

    一般情况下,早朝大多都会如今日这般散去的比较早。那么上午剩下的这些时间,韩彻基本就是在政事堂跟其他的宰相和重要大臣一同处理国家重要政务。

    到了下午,各自才会回到各自所任职的部门坐职,处理部门内的政务。

    另一边,韩老三驾着马车先回了一趟韩家,等吃过朝食后,才跟钱氏一起奔赴市集购买羊肉。

    再买好了羊肉后,韩老三还又去询问了耕牛的价钱。

    在牲畜专卖的集市上,入眼可见的便是一大片的耕牛或骡子等。

    “店家,我这可是至少要好几头耕牛呢,价钱还能再少些么?”韩老三熟练的在那跟牛贩子讨价还价了起来。

    钱家是不缺耕牛的,但钱家村还有不少村民们对耕牛有强大的需求。这年头村里的百姓也不习惯有事没事就往城里跑,哪怕是京郊的百姓也一样。

    于是像韩老三和钱氏这种,经常会去到村里给韩家采买物资的,就被村里人拜托了这件事。

    “价钱真的已经给到最实惠了,再低的话,我便要亏钱了。”牛贩子还道:“若是放在前些时日,每头起码还要贵上两三百文呢!”

    “你也说了,那得是早些时日了。”韩老三便道。

    朝廷在西南云州开设互市,允许百姓在互市可与外族或外国自由贸易之后,各地便也一如松州等江南区域一般,西南夷人那边所养殖的耕牛大量的涌入了进来。

    起初那会,除了少有的那几个地区,其他地区的农民都处于严重缺乏耕牛的状态。耕牛的销售便都呈现了火爆现象,价钱也尤为的不错。

    不过在随着越来越多的少数名族所养殖的耕牛涌入,各地也得到了补给,需求就大幅度下滑。

    市场在得到大量满足后,耕牛的价钱就也不出意外的随之下滑了起来。

    眼下牛贩子给的这个价钱虽然不像他所说的,再低便要亏钱的那么夸张,但利润这块确实也是远不如之前了。

    只是耕牛的价钱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并不便宜,韩老三也不那么会挑,因此他是不可能直接就帮村民购买回去的。

    韩老三接着还又在牲畜市场询价比对了一番,不止是耕牛,其它的牲畜价钱,韩老三也都做了一番了解后,他才跟钱氏带着购买好的羊肉先回了韩家。

    之后,韩老三和钱氏再赶紧驾着马车出了城门,直奔钱家村。

    韩彻那边,今日得等到下午坐职完毕后,才需要韩老三过去接他。韩老三便能抓紧这中间的时间,把在牲畜市场询问到的耕牛价钱告知钱家村的村民们,然后再跟钱氏在钱家村给韩家采买一批物资回去。

    钱家村村民听闻到价钱比前些时日又便宜了些后,俱都感到了欢喜。

    谁家挣钱都不容易,能省肯定要省的。

    因此还有村民便还问道,若他家过些时日再去购买,这耕牛的价钱是不是就还能再便宜一些。

    这问题,韩老三可不敢保证。

    对方没能得到准确答复,就在那越发纠结犹豫起来。

    不过大多数的村民还是表示,他们这一两日便会进城去购买了。要知晓眼下已经开春,土地也逐渐化冻变得松软了起来。

    若再不抓紧时间开垦,耽误的或将是一整年的收成了。

    孰轻孰重,大部分村民还是分得清的。

    韩老三这边将打探到的消息带到,其他也就不管了。虽说是村人,平日里关系也不错,可这种牵扯大件生产物资的购买,尽量还是不要去掺和的好。

    “三叔,五叔!你们家可有鸡蛋了?”韩老三朝一老者询问起来。

    三叔:“有的,都给你存着的。”

    五叔也忙表示,都给韩老三存着的。

    春冬季节,天气寒冷,日头也短。

    母鸡下蛋的频率也就大幅度下滑,因此韩老三和钱氏想要鸡蛋,还需得先跟村里养鸡较多的人家定好。

    不用自己再往外售卖这么麻烦折腾了,韩老三每回给出的价钱又公道,村里人就也都很愿意。

    “二娘,我家那位昨日上山打了两只野兔,要不要啊?”有一妇人见状,这时候也忙问道。

    “行!我们要了。”钱氏一口就应下了。

    若说这兔肉,家里其他人还好,不过齐五郎却是最爱吃的。

    韩家这一家子关系素来亲密融洽,在这样的影响下,韩老三和钱氏每次来钱家村若是碰上什么野味这些,是家里其他人很爱吃的话,他们也都会一并购买了回去。

    再者,今日韩彻特意交代韩老三购买那许多的羊肉,就是替齐五郎和大娘还有四娘魏林他们的那份准备。

    待到暮色渐晚,韩老三驾着马车从衙门将韩彻接回来的时候,大娘他们果然也已经带着孩子一起在韩家等着了。

    “我听闻最近这牲畜市场上,牛羊价钱又变得便宜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餔食的时候,齐五郎突然问道。

    韩彻点了点头:“是便宜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