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君为依(重生)在线阅读 - 第22节

第22节

    江家虽说是清流一脉,可江与辰的母舅沈家,却是京都排得上号的商户。

    与江家结亲后,沈氏子弟也开始苦读仕进,不是步入朝局,就是嫁进清流门户。沈家被文臣熏陶了几十年,也乐得做那低调内敛、闷声发财的人家,极少露出富户模样,与何家的招摇全然不同。

    江与辰送来的那些贵重之物,就是从沈家的库房里搬来的。

    见方如逸的车马寻常,江与辰干脆把自己驾来的车也留下了,离开后又去了武馆,指了个身形健壮的武师,命他明日去给方如逸做个车夫兼护卫。

    等事情全都落停,他才悠悠哉哉地回到江府,拿了本制义经书,闲闲地翻。

    魏临从门外进来,见他坐在房中,吃惊道:“公子,你今日去哪了?我回来后一直没瞧见你。”

    “如逸找我借头面衣裳,我去了趟舅舅家的铺子,帮她置办了一下。”江与辰道。

    魏临点了点头,很快却面露疑惑:“方姑娘为何突然需要这些?”

    “明日她要去阿苑家的花宴,没个像样的金银钗环哪能行。”

    见自家公子如此淡定,魏临暗忖难道自己这几个月来的猜测,竟全是错的?

    “公子,方姑娘要去相看郎君,你……”你不生气?

    江与辰猛地抬头:“相看郎君?!”

    魏临道了句“是啊”,一副“难道你什么都不知道”的神情。

    江与辰“啪”地扔掉手中书册:“明日是阿苑今岁办的第一场花宴,往年这第一场不都是只看花,不看郎君的么!”

    “那就是今年变了呗。”

    魏临好整以暇地扫他一眼,如此着急的公子,还真是少见。

    江与辰气道:“如逸她!她怎么能去相看什么郎君!”

    他一下跳起来,在房中走来走去:“说好了一起扳倒何家的,如今何家还猖狂着,我都没顾得上别的,她倒好,居然擅自考虑起自己的婚事来了!她怎这般分不清轻重缓急!”

    魏临只觉得心中好笑:“方姑娘今岁也十八了,和梁王议亲的风波也散得差不多,她也是时候为自己的将来打算一番,总不能为了对付何家,什么都不管了吧。”

    “她!”江与辰气结,可心里明白魏临的话不无道理,再开口时,便有些耍赖。“何家未倒,她就是不能考虑别的!”

    他在房中转了几圈,突然想起什么,奔到桌案前刷刷几笔,写了张字条扔给魏临:“快把这个送去王家给阿苑。”

    ……

    夜色已浓,顾苑正在房中卸着钗环,和贴身侍女宝儿说两句明日花宴上的安排。

    就在这时,门外的小侍女快步入内,福了福道:“大娘子,国舅爷派人送信来了。”

    顾苑以为自己听错了:“国舅爷?”

    “是呢。”

    宝儿忙走过去,把那字条接在手中,拿回来给顾苑瞧。

    那字条写得实在简短,只五个龙飞凤舞的“我要来花宴”,不曾具名,也没有问安的客套语。

    “还真是我那表叔送来的,如此直截了当的洒脱样,除了他,再没别人。”

    顾苑摆了摆手,让宝儿继续帮自己卸钗环。

    “大娘子,国舅爷怎的突然要来花宴?”

    顾苑皱了眉:“别说是你了,我也想不通。我这表叔你是知道的,什么花宴诗社,他是一向看不上的。这次我办花宴,是存了替如逸妹妹相看的心思,这个太岁居然也要来,唉……”

    宝儿把一支流苏金钗摆在首饰盒里,笑道:“既然方姑娘和国舅爷都没同旁人定亲,不如大娘子给他们两个牵条线?”

    顾苑一惊,忙侧头对她道:“快别说这话,我那表叔瞧着是一副翩翩公子的模样,可满京都谁不知他是个奉了旨的浪荡子?怎可叫我如逸妹妹去跳他这个火坑!”

    --------------------

    第24章 尽知

    =====================

    宝儿道:“国舅爷行事虽说出格了些,放肆了些,可在风月一道上,他从未惹出过什么祸端,奴婢也没听说教坊司里有哪位女校书,同他纠缠不清……”

    顾苑没好气地摘着南珠耳环:“他不过是还未在情爱上开窍罢了,若是尝过滋味,谁知道他会如何惹事生非?”

    宝儿有些无奈:“都说自家人该向着自家人,大娘子怎么也不向着点国舅爷?说不定方姑娘能规劝他一二呢?”

    “你是头一天认识他?”顾苑瞪了宝儿一眼,搁下耳环。“他如今都二十四了,还是几年前那副不管不顾的样。我如逸妹妹长得美,人又端方,若是叫他祸害了去,我可不依。”

    宝儿将那对耳环摆好:“大娘子说得在理,方才是奴婢失言了。”

    顾苑叹了口气:“你的好意,我何尝不知?你和我一块儿长大,打小就认得我这表叔,我们两家又走得近,你也当他是自家公子一般相待、规劝,盼他将来能得个好娘子。可他如今还是四处浪荡,只怕得再有几年才能收心呢。如逸妹妹这般好姑娘,他是没福了。”

    宝儿点头称是,主仆两个又说了一回明日花宴上的事,翌日早起操持,直忙到午后,才开了中门迎客。

    不到一刻钟,前院便热闹起来,“姐姐妹妹”的笑语也不知是真心还是假意,贵眷们浑叫一气,只有陈织吟始终不开口,盯住一名眉眼英气的女子,暗自恼怒。

    “姑娘,可别再看那左姑娘了,贵眷们都在呢!”陈织吟的侍女低声道。

    陈织吟的目光却半点也不愿离开,刀子似的戳在左思音脸上:“她和方如逸一样,都是一股小家子气,到底有什么好,怎会被王爷看上!”

    “左姑娘的祖父是定国将军左光路,如今正在京中养老,家世可显赫得紧。姑娘快别说她的嘴了,奴婢听着心惊。”

    陈织吟冷笑:“你怕什么!养老的将军没个实权,哪能同我陈家相比?左思音的父亲左仲,不过是个四品的副参将,虚领广威将军的名头罢了,人又守在山南以东的玄海滨,如何比得上我爹爹三品参将,定远将军的威名?”

    “可圣上看中左家,姑娘也是知道的……”

    “你瞧瞧左思音那支金钗上的南珠,都没我素日里戴的大,可见她父亲在玄海滨也就是那么回事。她左家一窝子的武将,根本不懂商贾之道,头上戴的,身上穿的,真是寒酸。”

    侍女额间冒汗,正要再进言几句,院中说笑的女眷们突然安静下来。

    “那是……方如逸?”一名世家女捂嘴惊呼。

    陈织吟扭头看去,心底猛地一抽。

    眼前的这位方如逸,全然瞧不出去岁小心谨慎的模样。

    她的嘴角淡淡地扬着,眼神坚定又柔和,在院中微微一扫,竟生出不少荣贵的气度。

    陈织吟僵着脸,目光落在她的发间,身形差点稳不住,双手死死揪住腰带。

    方如逸只簪了一支云纹落金流苏钗,可上头镶嵌的那颗南珠,居然是她今日戴着的双倍大!

    刚进王家时,她便暗中观察了一回,就属自己发间的南珠最润最圆,叫她得意了许久。

    如今这方如逸一来,竟轻轻巧巧地把自己比了下去,她如何忍得下这口气!

    可这还没完,方如逸自己穿金戴银就罢了,居然把她身边的小侍女也打扮起来,双耳间坠着的那对南珠,瞧着也不是什么俗物。

    方如逸缓步入院,众人只听见一阵细细碎碎的环佩叮当,甚是好听。

    她的衣衫被暖春的风一拂,带起若有若无的梅花香,凛凛傲骨似的,衬得其他女眷们的佩香都俗了。

    “一年未见,姐姐妹妹们越发明媚生姿了。”

    她礼数周全地福了福,言语间也是得体,叫人挑不出一丝的错。

    原先那些听闻方家女寒酸又俗气的贵眷们,心中一个劲儿地疑惑,暗道这人果然得亲眼见了才知如何,传闻是断断不可轻信的。

    一派惊诧中,唯有陈织吟的脸色甚是难看。

    眼看方如逸与那等子没见识的姑娘、娘子们聊得都快熟络起来了,她目光阴沉,松开腰带,走过去道:“一年没见着方家妹妹,居然和从前大不相同了。莫不是去哪家做了侍女,明里暗里偷了师,这才学会如何像个世家女一般穿衣打扮?”

    方如逸却也不恼,只含笑道:“去岁也是在顾娘子的花宴上,我有幸得了陈姐姐几句教导,心里一直都记着。想着今日又要见到姐姐,自然得照着姐姐你的嘱咐,好好规整一番。可我却瞧着,姐姐像是被我带歪了,竟当众失仪。”

    “胡说八道,我何曾当众失仪!”

    可陈织吟才刚说完,围在一旁的女眷们却全捂了嘴,低头笑起来。

    方如逸伸出手来,指了指她的腰带:“陈姐姐快去更衣罢,迟了只怕……”

    陈织吟低头一看,玉带竟被自己揪得松了!

    若再走几步,她的外衣就会滑落,露出内衬小衣。

    此事如果传扬出去,且不说满京都的人都得笑她,只怕连议亲的门户也不敢来了。

    谁会娶一个在大庭广众下,衣衫不整的女子进门!

    陈织吟脸色煞白,连告辞的礼都顾不得了,慌忙带了侍女往更衣的耳房去。

    “席要开了,姐妹们怎么都在此处站着?”

    顾苑笑吟吟地走过来,望见方如逸,双眼一亮:“如逸妹妹今日甚美!”

    方如逸行礼道:“顾姐姐谬赞,妹妹姿容平平,都是沾了姐姐府中的清贵之气的缘故。”

    “数月未见,妹妹都在忙什么呢?”

    顾苑挽住她的手,领着众人往前厅的席面上去。

    “我招了几个工匠,做着农具的小生意,虽比不上各位姐姐妹妹家中的产业,可也算有些奇巧。”

    去岁,顾苑就知道方如逸要去山南找木匠,回京后,她又一连几月扑在木工坊里,这一回大张旗鼓地参加花宴,定是农具生意有所功成。

    顾苑有心帮她,便顺着这个话头继续问下去:“农具生意倒是个新鲜的,京都世家名下都有水田旱田,说起来每岁都要耗费不少锄头镰刀的,却不知妹妹的木工坊里,做的可是这些?”

    “我本也想做些锄头镰刀的,可我请的那位木匠师傅有些怪脾气,专要往那其他工匠做不出的农具上用心。我便不管了,放手让他去做,没想到他真是个有点本事的,居然制出一个只需要牛驴拉着转动的大水车,还能低水高送。”

    此话一出,正要落座的女眷们皆是一惊。

    “方姑娘,这田里的水车向来不是人力就是风力,你说的什么牛转水车,可是真的?”

    “水车只有高处往低处送水的道理,从未听说过什么低水高送啊!”

    众人议论纷纷,她们中的好几个都是家里的大娘子,管着庄子里的事,对农事一道也略知一二。

    方如逸含笑道:“若不是我前几日亲眼得见,自然也和姐姐妹妹们一样,是半点都不信的。”

    “如此说来,你这水车已经造出来了?”

    方如逸点头:“此刻正在我方家的庄子里转着呢。”

    在场的女眷都知道她被方家除名,是个没法子的法子,方将军远在漠北,顾不得女儿吃喝住行,把京都郊外的庄子留给她打点收租,也是常理。

    眼看众人脸上好奇大盛,顾苑忙道:“如逸妹妹,此等大水车,我从未见过,听你一说倒有些心痒。不如,后日你带我去你家庄子上瞧瞧,就当是踏青。若真有实效,我定要买上几架,安在我王家的庄子里。”

    方如逸微微颔首,可脸上却闪过一丝忧虑:“姐姐想看,我自然是无有不应的。只是这大水车造起来颇费功夫,除了我请的那位杨师傅,再无旁人能制。若姐姐要得多了,只怕得等上一等。”

    厅上的女眷们,从这番话里觉出了一个甚是要紧的消息——此等大水车,满京只有那位杨师傅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