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381节
“当然了。” 王浩也非常的期待,不管研究是否能够完成,都能够促进‘ca005微观性态解析’。 看着任何灵感值不断的增长,他都感到有些激动了。 …… ‘弱化霍奇猜想’的研究,难度同样是非常高的,肯定不可能一口气完成。 一周后。 以徐保功为首的领导组来到了西海大学,他们进入大学以后,没有任何的停留,就直奔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 徐保功都有些迫不及待了,他实在对于反重力技术的突破,感到非常的好奇和期待。 如果真像是报告上所说,那么研究很可能会推进反重力技术的应用。 之前一直觉得反重力是未来科技,短时间根本是不可能用到的,而现在却是觉得技术应用近在眼前。 很快。 一行人进入了实验室大楼。 虽然改名为‘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实际上,实验室前面基本没有变化,只是建造了后面的实验中心。 王浩知道徐保功等人的迫切,就干脆带他们去了实验中心,现场做了一次实验。 现在的实验相对容易了很多,因为材料可以重复使用,设备都没有任何变化,只需要通电、降温而已。 之前最大的难点是降温,材料的超导临界温度提升以后,降温也成了小问题,只需要往冷却导管里注入液氮,并控制导管内温度就可以了。 实验室早就准备好了。 等领导组一进来,就直接正式进行实验。 很快。 结果出来了。 设备横向面产生了交流重力场,强度超过了百分之八十。 虽然领导组亲眼看到了实验,可实际上,他们能看到的只是检测装置的数据,具体情况还是要解释了。 王浩说了起来,“我们是在导体的横向面和边缘位置,特别放置了检测装置。” “这个设计难度很高,因为横向面基本没有空间,而腾出空间可能会改变材料布局。” “我们还针对性的,对检测装置进行了调整,才完成了设计……” 王浩说了一大堆设计的不容易,随后就介绍起了研究,“现在我们能制造的横向交流重力场,强度在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八十二之间。” “数据基本是稳定的。” 他说着看了一眼其他人,也知道大家关心的,和自己关心的一样,摇头继续道,“但是设备本身以及冷却液都很重,总计在三吨以上,所以,想要让设备自己飞起来……暂时不可能。” 虽然他很期待能制造出反重力飞行器,但要攻克的技术还有很多,比如,设备本身的重量太高。 包括材料,也包括附带装置,冷却液都是很重的,而且还需要持续不断的添加。 另外,百分之八十可不是百分之百,即便减重高达五分之四,想要自动悬浮也是不可能的。 研究还远远没有达到制造飞行装置的程度。 当然了。 因为超导临界温度的提升,大大降低了成本,再加上作用于设备本身的交流重力场强超过百分之八十,新技术肯定是有一定应用空间的。 王浩说的内容也让领导组一阵激动,他们也意识到新技术,确实是有了应用空间。 哪怕是应用空间再狭小,反重力技术投入应用本身,就是技术发展的重大突破了。 王浩继续道,“我们做的申请是因为准备进行一项大型实验,需要用到超过八吨以上的ca005。” “这项实验需要复杂的材料布局,所建造的装置也会非常大。” 他拿出了一份准备好的设计图,上面有好几张图形设计,核心都画着一个巨大的圆盘。 好几种怪异的圆盘形态,让领导组的人看的摸不到头脑。 王浩道,“其实技术不是关键。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几种实验收集数据,来完成ca005半拓扑微观形态的研究。” “简单来说,就是弄懂ca005材料支持产生高强度反重力作用的原理。” “只要能研究出底层的原理,我们就能最大化的让技术实现突破,也许到时候,就可以让交流重力强度,提升达到九十,甚至更高,也能够自由的控制场强覆盖范围。” “理论研究,才是最重要的……” …… 王浩针对研究突破做了很详细的解释。 领导组都听明白了。 他们对于后续的研究都非常的期待,希望能看到技术能实现更进一步的突破,自然对于研究给予绝对支持。 之后领导组就准备离开,去考察超导材料工业公司的工作。 王浩和徐保功一起在前面走着,也一遍说着话。 徐保功没有再谈研究问题,而是我问道,“你下个星期要去首都,对吧?提前恭喜你了,王院士。” “谢谢。” 王浩笑着说了一声谢。 院士增选进入到最后阶段,下个星期就是评委会评审与终选表决会,只要能通过表决会,他就会正式成为数学物理学部的院士。 徐保功继续道,“等正式成为了院士,你可也要多参与一些决策工作。” “决策工作?” 徐保功点头道,“科技处,包括科工局,每年都会有很多重要的项目要进行会议决策。” “你的意见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超导相关的领域,下个星期就有个超导磁悬浮列车相关的会议,科技处那边已经通过了。” “如果有时间,到时候你也参加一下。对于技术上的问题,王浩啊,你才更专业,我们也都信你。” “超导磁悬浮?是廖院士牵头的那个建造项目?”王浩思考着点头说道,“好,到时候我会去参加。” 第二百六十四章 学部评审,王浩:不用担心,评审院士们都很好说话! 在去首都参加学部院士评审、终选表决会前,王浩还是继续和比尔卡尔以及林伯涵,进行‘缺口半拓扑表达’相关的研究。 或者说,他们是进行‘弱化霍奇猜想的研究’。 这个研究针对的是‘ca005’的半拓扑微观形态,实质就是在王浩确定的‘框架’内,进行半拓扑代数几何表达的研究。 比尔卡尔和林伯涵只是做数学论证,并不会针对ca005做研究。 王浩则是会根据一起进行的研究,再去完善ca005的半拓扑微观形态。 这天,研究有了个很大的进展,在一起构造数学框架,并计算方程表达对应数值的时候,比尔卡尔得出了一个‘非常近似’的数值。 通过构造半拓扑框架来计算方程表达,只是研究‘缺口表达’的一个小工作,针对计算结果比对数据,也可以提供思考的方向。 他们几乎每天都会做这项工作,而这天的发现的‘近似数值’,则让比尔卡尔疑惑起来,“你们来看这两个数值,偏差很小。” “怎么了?”林伯涵看着两个数值有些不解。 王浩也看了过去。 比尔卡尔道,“正常来说确实没什么,但我前两天的计算,有好几个类似的数值。” “我们是在设定范围下做近似计算,偏差度可不小,有数值相似也很正常吧。”林伯涵疑惑道。 王浩皱眉想了一下,随后道,“不然这样,我们把这些天的计算结果汇总一下,看看是否有什么规律?” “好办法。” 比尔卡尔和林伯涵一起点头,马上就开始了数据的汇总工作。 他们做的每一次计算都非常复杂,需要的时间自然也很长,但持续一段时间的研究,还是有了几十个数据。 当把所有的数据放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发现有一部分的数据非常相似,全部的偏差值不超过10%。 “这一部分数据,都是设定拓扑边缘的表达计算,很接近啊……” 林伯涵也发现了问题。 比尔卡尔变得很严肃,他知道好多数值相似一定是代表什么,不可能全部都是‘巧合’。 王浩则是思考着说道,“这一部分数值都是半拓扑边缘的表达计算,如果我们不是做的设定计算,在一个正常的图形框架里,这么多的相似数值代表什么?” “圆?”林伯涵马上反应过来。 比尔卡尔补充道,“不一定是圆,但一定是某种空间对称的图形。” “对!” 王浩点头道,“是不是存在一种可能,我们所研究的缺口形态,存在于整个微观形态框架的四周?换句话说,复杂微观形态是一个空间对称的框架构造?” 所谓空间对称的框架构造,最低要求是‘八个角对称’,满足需求的最低标准是正方体。 当一个三维图形可以用两种方式切割,能够得到完全相同的两个部分时,就可以称作是空间对称,毫无疑问,最符合空间对称标准的就是球体,无论是从哪个方向进行切割,只要通过球心的点,就肯定能得到完全相同的两个部分。 王浩的说法让比尔卡尔和林博涵一起思考起来,他们也跟着说起了自己的看法,“空间对称……也有道理,单元素组成的微观形态,就是空间对称的。” “双元素还不能百分百确定,但大概率也是空间对称的。” “如果是质数原子个数的分子,如何组成空间对称图形?” “这也简单,几个分子联合就好了,只是空间对称,分子个数足够多,肯定能组成相应的结构……” 于此同时,王浩已经得到了答案——ca005的半拓扑微观形态,确实是个空间对称的结构。 这个结论让他感到非常惊讶。 之前他完全没有想过,微观形态可能会是空间对称图形,但顺着去思考又觉得是理所当然。 地球上当然有上下之分,但宇宙是没有上下之分的。 同样的,材料内部也没有上下之分,不受外力影响的情况下,原子组成的微观形态,也不就不可能是专门指向某个方向的特殊形态。